根据当地习俗,南昌市区的彩礼一般为10至15万元,周边县城的彩礼金额与市区相当。
普通朋友的随礼金额一般为300元,而与新人关系较好的朋友可能给予500元或1000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以下情况下,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如果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
如果彩礼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于上述第二和第三情况的规定,离婚是条件。
如果请求返还彩礼的一方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情况,则不予支持。此外,对于解释中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况,应做出限制性解释。
该情况指的是给付彩礼的一方婚前举债给付,婚后无经济来源偿还债务,或者是婚前用家庭财产给付,婚后无固定经济来源,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确定“生活困难”需要综合考虑给付彩礼的数额、给付人的生活来源以及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可以参考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合理确定。
如果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三)项规定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况,但已经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生育子女或所送彩礼确实用于共同生活,一般不予支持。这种情况分为三种: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同居生活已经超过两年。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已生育子女。
所接受的彩礼确实已经用于共同生活。
如果所收的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若没有特殊约定,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男女双方未共同生活,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的规定,考虑财产的来源进行合理分割。
如果双方婚姻持续时间短,并且给予彩礼的一方由此造成生活困难,可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的规定,对共同财产进行适当倾斜,以照顾生活困难的一方。
已办理结婚手续但未举行婚礼仪式的夫妻,彩礼是否应返还的问题。是否返还取决于夫妻是否共同生活及是否有离婚的打算。如未共同生活且存在离婚可能性,彩礼应返还;如已共同生活且没有离婚打算,则彩礼不应返还。此结论仅供参考,具体处理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彩礼返还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人生活困难或婚前给付导致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悔婚、没有进行婚姻登记或登记为夫妻但没有同居生活等情况下,彩礼也可以要求返还。文章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结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彩礼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在现代互联网语境中的新含义。文章还介绍了关于彩礼的法律规定和返还彩礼的法律依据,包括哪些情况需要返还以及哪些情况不需要返还彩礼。最后强调了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金钱。
夫妻离婚时礼金的解决方式。根据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应返还彩礼。支付彩礼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彩礼持有不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