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退婚不退彩礼怎么办
时间:2024-07-01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男方给女方一定的彩礼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结婚习俗,但最近几年彩礼的已经成为结婚攀比的对象,成造成了很多人因为彩礼致贫的情况,婚姻一定期限后如果离婚的,女方要退还彩礼,那么女方退婚不退彩礼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女方不退彩礼,如何解决?
案情
2016年5月,方-杨通过媒人认识了孙-美。初次见面,男方家人给了孙-美8000元的见面礼。一周后,孙-美和媒人一起去男方家看家境,男方父母又给了孙-美18000元的红包。十天后,二人举行了订婚仪式,方-杨再次给了孙-美20000元的订婚礼金。然而,由于彩礼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停止交往并未办理结婚登记。方-杨多次与孙-美协商彩礼事宜未果,只能诉诸法院,要求孙-美返还订婚彩礼共计46000元。
分析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举办订婚仪式后未共同生活,原告请求被告孙-美返还彩礼符合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规,法院判决被告孙-美返还原告方-杨订婚彩礼46000元。
法律条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3. 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第2、3项规定时,双方离婚为条件。
何时应退还彩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3. 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第2、3项规定时,双方离婚为条件。在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判断是否退还彩礼,主要依据是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如果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原则上应退还彩礼。如果已结婚,原则上不予退还彩礼(特殊情形除外)。如果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解除同居时原则上不予退还彩礼。结婚前给付彩礼的退还请求必须以离婚为前提。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退还彩礼,不予支持,因为夫妻在法律上是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退还彩礼的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话,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支持退还彩礼的请求;如果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不能支持当事人退还彩礼的请求。退还彩礼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一般来说,彩礼问题主要存在于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时按照民风和习俗形成的惯例给付彩礼。如果当地没有这种习俗,就不存在彩礼的问题。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属于男女交往间的财物给付如何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性质,由法院依法处理。必须区分彩礼给付时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一般来说,彩礼的给付往往是迫于当地行情和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给付的,属于一般性的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通常不予支持退还彩礼的请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文章指出彩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还,并列举了彩礼的目的性、给付的钱财属于彩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返还条件。文章还区分了婚前附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并强调了彩礼纠纷处理需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
-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彩礼返还条件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关于彩礼返还的条件。包括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解决彩礼纠纷时,应注意是否缔结婚姻关系、离婚为前提考虑返还请求、确保当地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区分彩礼
-
婚后彩礼属于女方还是夫妻共有
婚后彩礼的归属问题。彩礼通常属于女方个人财产,但如果在婚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支出,可能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彩礼一般在婚前给予,但具体情况需结合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无论婚前还是婚后给予彩礼,其性质和法律规定均有所不同。
-
结婚以后彩礼是夫妻共有的吗
结婚后彩礼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一般来说,彩礼是男方婚前为结婚目的赠予女方的财物,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然而,如果彩礼在婚后用于共同生活或双方有特别约定,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细节和证据不同,答案也会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律师获取专业
-
女方要求离婚是否可以要回彩礼
-
结婚彩礼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
婚内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和见证人才生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