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结婚彩礼钱”是指新郎一方承担的婚房、家具、婚后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婚礼仪式的费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倡导“结婚不讲财”,“结婚彩礼钱”逐渐淡化。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后,婚姻成为中国人民关注的重要事项,因此“结婚彩礼钱”重新受到重视。受西方婚姻文化的影响,新郎和新娘共同承担“结婚彩礼钱”的责任。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根据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的规定,如果父母或他人违背男女双方或一方意愿,强迫包办婚姻或以索取财物为目的,或违背男女双方或一方意愿强迫结婚,一方要求离婚的情况下,如果婚后双方没有建立感情,应准予离婚。
根据同年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7条的规定,对于包办买卖婚姻所得的财物,在离婚时原则上应依法收缴。
中国改革开放后,“结婚彩礼钱”成为中国社会婚姻风俗中的重要词汇。在20世纪70年代末,“结婚彩礼钱”主要用于购买四大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80年代,四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电风扇。90年代,在80年代的基础上略有调整,变为冰箱、彩电、空调和洗衣机。在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关于四大件的说法存在争议,最早有“房子、车子、票子和保险”四大件之说。根据目前结婚需求男方要有“房子和车子,稳定的工作”一说,这种说法较为可靠,当然也有其他说法。
结婚彩礼钱的定义和用途可能因双方父母商议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男方出的钱和彩礼钱是分开商定的,但也有部分家庭将其合并计算。因此,准备结婚的新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疑虑时,应与双方父母在结婚前达成协议,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至于送给女方的彩礼,一般用于购买家具、家电、衣物等,也可用于支付女方的酒席费用。有些情况下,彩礼钱直接作为女方嫁妆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文章指出彩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还,并列举了彩礼的目的性、给付的钱财属于彩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返还条件。文章还区分了婚前附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并强调了彩礼纠纷处理需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
离婚后的财产继承问题。离婚后,财产继承仅在去世时发生,共同财产需分割完毕。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此外,离婚时彩礼不算夫妻共同财产,通常认定为女方个人财产。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子需双方协商确定归属及补偿方式,若
婚姻缔结期间如何拥有个人财产的问题。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夫妻双方可通过签署协议来约定财产所有权。彩礼若属赠与则为个人财产,否则视为夫妻共有财产。
结婚两年离婚时彩礼钱的退还问题。在特定情形下,彩礼钱可以要回,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办理登记但未共同生活以及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等情况。离婚时,双方可协商退还彩礼,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退还彩礼的前提是双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