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协议的本质是明确双方财产的权属,一般不涉及其他问题。然而,在自由约定的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关心对方对某些财产权利的放弃。再婚夫妇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考虑到各自子女的继承问题,希望通过夫妻财产协议限制对方及其子女对自己财产的继承权。
然而,这样的约定存在问题。例如,一对再婚夫妻在财产协议中约定:甲所有某房产,乙及其子女对该房产没有任何权利。这种约定暗示乙放弃对甲房产的继承权,包括甲死亡后的继承权。然而,根据法律规定,继承权的产生是在被继承人死亡时,事先的放弃是无效的。如果甲想将房产留给自己的子女,可以通过夫妻财产约定将房产所有权明确为个人所有,并在遗嘱中指定留给自己的子女。
因此,解决子女继承问题的夫妻应该明确这一点。如果甲通过与乙订立上述协议,误以为子女的继承问题得到了保障,却忽视了遗嘱的订立,那么一旦甲去世,乙并不放弃继承权,前述约定对乙没有法律约束力。
有些当事人在夫妻财产协议中过于强调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让对方自愿放弃一切权利,而对方则表现得宽容大度,一应俱全。例如,约定婚后王某的所得归王某个人所有,李某的所得属共同财产,婚后双方的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
这种协议显然不公平。王某通过夫妻财产协议将自己的财产排除在外,将对方的所得视为共同财产,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特别是在对外债务的约定上,李某实际上没有独立的个人财产,只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共有人。由于共有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分割,实际上还是要由夫妻的共同财产清偿李某个人的债务。
尽管法律对夫妻财产协议的订立没有特别的要求,且这种不公平的约定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只要双方同意即可。然而,这种约定的倾向是不值得提倡的。约定内容的不平等必然导致双方在发生矛盾时对约定本身的争议,违背了立法者消除矛盾、预防纠纷的初衷。
确认婚姻保证书效力的三个条件,即保证书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文章还针对“净身出户”和“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等条款进行了解析。最后给出了一份婚姻保证书的范文,内容包括彼此尊重、关心、保护对
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成本分析。协议离婚成本低廉,只需支付少量费用;而诉讼离婚则涉及律师费、诉讼费等多项费用,具体金额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财产价值。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即夫妻感情破裂的多种情形。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离婚后变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程序。协议离婚后,若对财产分割有异议,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但变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协议离婚、一年内请求变更以及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形。解决方法包括双方协商、起诉、提交证据、调解、开庭和判决等步骤。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