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侵权责任承担 >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的规定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的规定

时间:2025-09-1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3007
生产者对于自身所生产的商品具有质量安全的保障义务,销售者对自己所销售的产品质量具有检查和监督的义务,因此,当消费者因产品缺陷受到损害时,两者均负有赔偿责任。那么,对于产品缺陷的赔偿存在哪些规定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的规定,对于缺陷产品中的“缺陷”,指的是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如果产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属于缺陷产品。

二、对于缺陷产品造成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3条的规定,如果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被侵权人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如果产品缺陷是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可以先赔偿被侵权人,然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产品缺陷是由销售者的过错造成的,生产者可以先赔偿被侵权人,然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换言之,受害人在索赔时有选择的权利。

三、受害方索赔范围

1、如果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伤害,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如果造成死亡,侵害人应当支付丧葬费、抚恤费以及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用。

2、如果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如果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四、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和请求权期间

根据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1、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2、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在缺陷产品交付给最初用户、消费者满十年后丧失,但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承担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

  •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的规定

    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关于缺陷产品的规定,明确了缺陷产品的定义及造成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废补助等。同时,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诉讼时效和请求权期间。

  • 药品缺陷及其法律责任

    药品缺陷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药品缺陷包括研究缺陷、生产缺陷、警示缺陷和经营使用缺陷等。一起缺陷药品致人损害的案件分析显示,在司法实务中,药品缺陷致害案件处理通常适用公平原则,使当事人分摊损失。生产者若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免责条款可不承担责任,

  •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机关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应推荐或参与产品经营活动。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处罚方式,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及行政责任,其他相关人的违法行为及责任,以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法律

  • 产品包装不合格是否属于产品缺陷
  • 产品缺陷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
  • 购买了缺陷产品的赔偿途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