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程序 > 离婚人再婚时的结婚证办理程序

离婚人再婚时的结婚证办理程序

时间:2025-05-14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3541
我国夫妻离婚的比率越来越高,很多夫妻结婚不到三年就要离婚。离婚的前提条件是感情破裂,而造成感情破裂的原因有很多,双方离婚后如果遇到合适对象的可以再婚,那么离婚人再婚时怎样办理结婚证?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办理结婚证的申请

离婚人在离婚手续生效后,可以随时办理结婚证。离婚的法律证据可以是离婚证、法院关于离婚的民事判决书、法院关于离婚的民事调解书等文件。这些法律手续一般在双方当事人签收时开始生效,除非有特别规定。

申请结婚证时,当事人需要携带有效的离婚证或离婚判决书(未离过婚的则不需要),男女双方的身份证原件(临时身份证)、户口本原件(户籍证明/集体户口页)、三张2寸近期免冠合影照等文件,前往一方当事人老家的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办公大厅,向办公人员提交结婚申请。

二、结婚证的受理

当事人一方的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人员接受再婚登记申请后,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递交上述手续。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因此当事人任一方不能以任何理由缺席结婚登记。

三、结婚证的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查看户口本、身份证,检查身份证是否过期,照片是否与当事人相符等。

四、结婚证的登记

当事人在向登记人员表示自愿结婚的意思后,需书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并交纳登记费9元。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的“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最后,登记人员编号、登记打印结婚证,填写《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完成结婚证的登记制作。

五、结婚证的发证

办理登记手续后,相关登记手续存档,当场发给双方结婚证书,正式宣告缔结夫妻关系,法律对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予以确认。

我国男女结婚的条件

一、完全自愿

根据《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允许任何一方对他方施加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干涉。因此,男女双方结婚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如果结婚是因为受到胁迫、欺骗而做出虚假的意识表示,或者是因为重大误解而做出错误的意识表示,这样的婚姻是无效的。

二、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根据《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年龄只是号召性和鼓励性的措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才能进行结婚登记。

三、符合一夫一妻制

根据《婚姻法》第2条规定,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因此,要求结婚的当事人只能是未婚者,或者是丧偶、离异者。有配偶的人只能在原婚姻关系终止后才能再婚。

四、不存在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况

根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人不能结婚:不能重婚的人;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对于这些情况,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宣布该结婚无效,并收回被骗取的结婚证明。重婚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婚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二婚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和再婚登记所需的法律要求。对于二婚夫妻离婚,财产分割需遵循婚姻法规定,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可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属。再婚需提供离婚证等相关证件,并遵循申请、审查、登记等流程。

  • 我国涉外婚姻登记机关的指定

    中国涉外婚姻登记机关的指定及相关规定。涉外婚姻登记机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通常是地级以上的民政部门。涉外结婚需符合我国婚姻法原则,双方需满足实质要件,按照中国法律办理结婚登记。特定公职人员和特殊状态下的人员结婚有限制。涉外婚姻登记所需

  • 非法同居的认定标准

    非法同居的认定标准。根据不同情况,包括婚姻登记办法施行前后的状况、离婚后的情况、重婚的情况以及离婚案件的审理等,详细阐述了如何认定非法同居关系。对于违法情节严重的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民事制裁。

  • 律师是否可以直接查询婚姻登记档案?

    《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对于律师能否直接查询婚姻登记档案的规定。根据该办法,律师在诉讼过程中持有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和有效证件,可以查阅与诉讼相关的婚姻登记档案。其他单位或个人查阅婚姻登记档案需经过审核,且不得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涉外婚姻结婚证办理程序及要求
  • 2020年领结婚证的法律要求和费用
  • 法律保护范围:退婚和彩礼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