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审稿中,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家暴强制报告义务成为一大亮点。在此基础上,二审稿扩大了家暴强制报告的主体范围,包括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新规定,这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疑似家暴行为时,都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草案还明确了受害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程序。根据草案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申请受理的72小时内作出裁定,对于情况紧急的情况,应在24小时内作出裁定。如果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家庭暴力中的弱势群体,草案强调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的特殊保护。根据草案规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送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福利机构。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女方已婚男方未婚同居是否构成重婚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这种行为属于重婚行为,触犯刑法。已登记结婚的一方与第三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或者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与第三人登记结婚,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可以要求追究重婚罪。同时,未婚同居关系的解除可自行进行,
家庭暴力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当家庭暴力达到严重程度并构成犯罪时,受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行为人可能面临有期徒刑。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违反该法的行为和相应处罚,包括治安管理处罚、刑事责任追究以及未履行报案职责的严重后果。此外,负
非婚同居期间的财产分配问题。由于非婚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双方在非婚同居期间购买的财产分配变得复杂。为此,作者提出了四点建议:缔约约定、保存证据、纪录共同出资和馈赠物品的处理。文章强调保持财产独立性和避免感情冲动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非婚同居始终无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