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王某携幼子王某某和李某结婚,婚后再未生育子女,两人悉心将幼子抚养成人。2013年王某病逝,继子王某某称李某八十多岁患有老年痴呆,将李某的身份证、工资卡、房产证、存折等全部拿走,称代其保管,李某多次要求返还,继子王某某拒不返还,还欺骗李某到医院神内科让八十多岁的老人接受治疗,李某不满继子的种种侵权行为,委托本律师代为起诉到法院,要求返还相关物品;解除与王某某继母子关系并每月支付赡养费1000元。目前本案正在审理过程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五条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七条之规定,王某某应当返还李某的财产。法庭有可能支持这一请求。
对于解除李某与王某某的继母子关系以及解除方式,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王某某由李某抚养成人,二人之间形成了具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的法律关系,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解除。此外,解除继母子关系可能导致李某年老体弱后无法得到王某某的赡养,从而导致权利和义务不平等。另一种意见认为,李某与王某某之间的继母子关系是拟制血亲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准予解除。在解除继母子关系后,李某不得要求返还先前抚养费用,但作为由李某抚养成人的王某某有义务承担李某的生活费用。
对于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解除,《婚姻法》没有明文规定。然而,根据笔者的观点:
一、李某与王某某之间已形成抚养关系,属于拟制血亲关系。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父母子女关系可分为两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属于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双方之间互负亲子间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该规定明确将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拟制为亲子关系。根据本案,王某某自幼由李某抚养长大,形成了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
二、李某与王某某的继母子关系不会因为父亲的死亡而自然终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1988年1月22日作出的《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否解除的批复》,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然终止。如果一方提出解除这种权利义务关系,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解或判决。根据这一司法解释,当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的生父或生母死亡时,继父或继母应继续履行抚育未成年继子女的义务。通常情况下,成年并独立生活的继子女应承担赡养继父母的义务,双方关系原则上不能自然终止。然而,如果双方关系恶化,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解除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在本案中,李某与王某某的父子关系严重恶化,可以根据李某的请求,法院解除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李某在王某某未成年时对其进行抚养,这不仅有利于李某与王某某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王某某的健康成长。李某选择抚养王某某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能要求王某某返还先前抚养所支出的费用。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在解除李某与王某某的继母子关系后,如果李某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作为由其抚养成人的王某某有义务承担其晚年的生活费用。
本案只是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的众多情形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情形需要注意:
在生父母与继父母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或生父母双亡的情况下,继父或继母要求解除与未成年继子女关系的一般不应允许。然而,如果生父母协商变更子女的抚养归属,随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继子女被另一方生母或生父领回抚养,该继子女与继父母的拟制血亲关系将自然解除。如果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关系恶化,可以请求法院解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3条规定,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如果继父或继母拒绝继续抚养继子女,该继子女与继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自然解除。如果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已经成年,其与继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然解除。如果一方提出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可以准许。然而,对于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继父母,继子女应承担赡养扶助的义务。
小孩划车报警的处理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小孩划花他人车辆属于破坏财产行为,车主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受理并依法处理。对于未成年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情况,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由本人或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
父子关系的法律认定及其断绝关系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法律,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对于收养关系下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对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赡养问题,应根据是否形成教育抚养关系来判断。如果形成了教育抚养关系
无法定继承人但对被继承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可以分给这类人适当的遗产。包括在物质上给予较大帮助、在生活上进行主要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认定继承人是否尽了较多扶养义务。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