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损害赔偿请求权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如果精神病人的配偶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行为之一,精神病人作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对方给予损害赔偿。因此,在起诉离婚时,精神病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2、帮助请求权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如果一方在离婚时生活困难,另一方应当从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具体的帮助方式可以通过双方协议来确定,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所谓的“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因此,如果精神病人在离婚后面临生活困难,可以在离婚时请求对方提供适当的帮助,例如提供住房或财产。通过以上规定,精神病人在离婚时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请求损害赔偿和帮助。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离婚后的生活能够得到适当的保障。精神病患者的离婚问题。精神病人分为可以辨认自己行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两类,在离婚程序上存在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操作流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离婚诉讼中需要指定代理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则保留诉讼权利。针对因夫妻一方患精神病而提起的离婚诉讼,法院
精神病人离婚问题的法律解读。根据《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对于一方患精神病并要求离婚的情况,法律在保障婚姻自由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患者治疗和生活安置的利益。处理方式包括工作协调、思想工作等。离婚的前提是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同时必须对精神病人进行妥
婚姻法的法律地位与订婚的关系。旧中国时期,订婚是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但新中国婚姻法不将订婚视为法定程序,仅允许婚姻当事人自行订婚,不受法律保护或干涉。其原则在于确保婚姻自由、防止包办干涉和考虑男女恋爱中的变化等。与此同时,婚姻法符合国际立法趋势。针对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可能因为遗传或社会压力导致精神疾病。当一方得知配偶患有无法治愈的精神病时,通常会选择离婚。那么,在精神病离婚时,需要支付多少赔偿金呢?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个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