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散布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即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散布的内容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二是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可以是言语散布或文字散布,如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散布的内容必须是足以贬损他人的虚假事实,或已经对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的虚假事实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三是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可以确定被害人的身份,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主要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如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如果是民事侵权行为,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事实愈真实,侵权程度愈重。例如,揭人隐私以毁损他人名誉,揭露的内容越真实,侵权性质越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如果被侵害人无法确定侵害人的身份,可以寻求网站服务提供者的帮助。根据法律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应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当无法确定侵权人时,可以先联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严重的侵权后果,建议咨询专业的网络名誉侵害律师,以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您能对网上恶意诋毁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您遇到复杂情况,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文中指出,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需负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转发谣言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同时,应扩大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范畴,并应对网络暴力事件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言论应急疏
网络名誉权的定义及网络名誉侵权责任认定。网络名誉权包括名誉保有权、名誉维护权和名誉利益支配权。对于网络名誉侵权责任,初始作者与传播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可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存在疏忽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和不承担责任或有条件免责原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