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5-05-08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1851
在实践中,我互联网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给他人侵权带来便利,不少人在网上恶意攻击、诋毁他人,而且还无法确定侵权人,这让受害人无疑是很难受的,此时可以通过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维权。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网上被人恶意诋毁,无法确定侵权人怎么办。

一、虚构事实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散布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即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散布的内容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二、散布捏造事实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二是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可以是言语散布或文字散布,如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散布的内容必须是足以贬损他人的虚假事实,或已经对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的虚假事实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三、针对特定人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三是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可以确定被害人的身份,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四、情节严重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主要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如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民事侵权与诽谤罪

如果是民事侵权行为,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事实愈真实,侵权程度愈重。例如,揭人隐私以毁损他人名誉,揭露的内容越真实,侵权性质越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维权途径

如果被侵害人无法确定侵害人的身份,可以寻求网站服务提供者的帮助。根据法律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应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当无法确定侵权人时,可以先联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严重的侵权后果,建议咨询专业的网络名誉侵害律师,以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您能对网上恶意诋毁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您遇到复杂情况,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规定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该罪侵犯客体是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客观行为包括拐骗、绑架、收买、贩卖等。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有出卖目的。量刑方面,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从五年到死刑不等的刑罚

  • 逃离部队罪构成要件

    逃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国家的兵役制度,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且情节严重。其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现役军人、文职干部、士兵等,且必须是故意违反规定,出于直接故意构成。无论行为人的动机和目

  •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贪污受贿犯罪侵犯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被列为专门章节,作为独立的类罪。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国家廉政制度的行为,情节严重,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构成。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是当前反腐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

  •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 走私武器、弹药罪的立案标准和构成要件
  • 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