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以及2020年12月31日前有效的《婚姻法》规定,离婚财产纠纷可以通过登记离婚或诉讼离婚两种方式解决。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通常会拥有一定数量的共同财产。离婚后,夫妻关系终止,共同财产也需要进行分割。一般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进行分割。然而,如果离婚时未进行分割,或者已经进行了分割但后来反悔或发生再次分割共同财产的情况,就会产生离婚后财产纠纷。
尽管离婚协议具有实体法意义上的约束力,但其财产部分并没有严格的法律效力。这意味着离婚协议不能被强制执行,当事人不能凭借该协议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仍然可以审查离婚协议,不会将双方在协议中的约定绝对化。如果发现协议中存在违法情况(例如将他人财产或淫秽物品归属于一方),法院可以变更、撤销甚至追缴相关约定。
目前的司法解释只规定了当事人因财产、子女抚养引起纠纷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有关法院依法受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为具体的规定。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和子女抚养的部分只是体现了协议双方的意愿,婚姻登记机关不会审查或只进行形式审查。因此,这部分内容并未得到国家公权力的认可。如果当事人事后有异议甚至反悔,仍然有权提起诉讼。至于能否在实质上获得胜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因此,即使在协议中已经约定了财产归属,如果后来发生纠纷,仍然应将其视为离婚后的财产纠纷,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漏分、反悔和非真实意愿的协议。
对于漏分财产的情况,当事人应在协议离婚后发现漏分财产事实后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根据婚姻法的夫妻财产制度来处理,以确保当事人获得相对公正和理想的结果。
重点关注的是反悔和非真实意愿的离婚协议引发的财产争议,主要指的是在胁迫、欺骗等情况下签订的离婚协议。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当事人需要在离婚后的一年内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然而,如果法院在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就会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因此,一旦当事人签订了离婚协议并办理了登记手续,如果想要改变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内容,就必须掌握对方胁迫、欺诈的证据,否则可能败诉。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中国法律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方再婚的情况下。女方在男方再婚若对子女成长不利,有权协商变更抚养权。若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同时,也讨论了扶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去世,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主要考虑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扶养关系。离婚不会消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
东法民一初字第13319号离婚纠纷案的调解过程与结果。当事人邢某和刘某因婚后性格不合,无法共同生活而选择离婚。在常平法庭进行调解时,双方均表示自愿离婚,没有婚生子女和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问题,诉讼费由原告承担。调解结果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可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