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自主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离婚时,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如果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应当协商清偿债务。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将由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判决。
有一种观点认为,《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尽管离婚协议中涉及财产分割的内容,但由于其属于“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因此应当排除适用合同法。然而,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
合同法之所以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排除适用合同法,是因为这些协议的约定内容直接涉及到身份关系的变动,而身份关系的变动对当事人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法律在处理此类协议时需要更加慎重,而不能像处理财产关系变动一样给予当事人更大的自由。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法律作出了该规定。
对于一份协议是属于“身份关系”还是“财产关系”的协议,应主要考察协议约定的实质内容。因此,虽然离婚协议中涉及财产分割的内容与当事人双方的身份关系变动有关,但身份关系变动只是其前提条件。因此,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分割的部分应属于“有关财产关系的协议”,应受合同法的调整。
因此,离婚协议的法律适用应当区别对待。关于自愿离婚和子女抚养的内容属于夫妻人身关系的性质,应适用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而关于财产及债务处理的内容则应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包括定性、双方承担比例、债权行使和债务履行方式等。文章强调协议应详细避免纠纷,并介绍了夫妻债务分担协议在内部具有效力但对第三人无效的法律原则。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我国法律关于夫妻财产归属的约定及其对双方和债权人的影响。
婚前协议的定义和目的,以及在中国和国外的不同流行程度。婚前协议是为了避免未来离婚或一方死亡时的争议,就双方的财产、债务范围和权利归属等问题达成约定。此外,还介绍了婚前财产公证的定义、形式和法律效力,强调协议内容必须合法,涉及离婚问题的协议可能无效。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离婚调解书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法律文书,具有终结诉讼程序、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禁止再次起诉或上诉及强制执行力等法律效力。同时,离婚调解还有助于缓解矛盾、进行法治宣传、提供感情缓冲区等。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经过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