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内容之一,时因为财产纠纷而闹上法庭的事也不少见。那么婚姻法在分割财产有哪些规定呢?特别是新婚姻法中对于有哪些新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出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浏览,谢谢。
一、婚后财产的归属
根据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婚后财产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前对财产进行约定,如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则按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割:1. 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2. 共同财产均分。因此,了解婚后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区别对于解决婚后财产分割问题至关重要。
二、婚后个人财产
根据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财产属于婚后个人财产:1. 一方婚前的财产;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如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3. 遗嘱或确定只归一方所有的财产;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以上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存在而转化为共同财产,因此在财产分割范围内不予考虑。
三、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财产,也是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的财产。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以下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 工资、奖金;2. 生产、经营的收益;3. 知识产权的收益;4. 因继承或赠予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予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5. 其他共同所有的财产;6. 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7. 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8. 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9.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四、婚后财产分割原则
随着新婚姻法的实施,以前的婚前个人财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条款被取消。因此,婚后财产分割只能针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一般原则是平均分配,但由于生活的复杂性,夫妻双方很难达到条件相等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一方较弱、一方出轨、一方家暴等情况。因此,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根据同等条件下照顾女方、照顾无过错方、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方便生活等原则进行分割。
五、婚后财产分割的例外情况
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很多夫妻在婚前将房产作为重要条件,导致婚姻观受到冲击。离婚时,房产分割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以下是关于婚后取得房产的例外情况:1. 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房产,产权登记在子女名下的,视为对子女一方的赠与,该房产应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不参与共同财产的分割。2. 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房,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该房产可视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共有,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处理。此时,该方所占份额可视为个人财产,不参与婚后财产的分割。明确了婚后财产的归属范围后,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进行分割。然而,婚后财产分割并非像法律规定的那么简单,在具体情况下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割。在复杂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