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土地补偿费用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场地通常通过租赁方式获取,包括租赁国有土地和租赁集体土地。拆迁将导致租赁关系的终止,那么企业在租赁合同中的期望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呢?根据《条例》规定,拆迁补偿对象是国有土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属物,对于空地或净地的补偿,并未统一规定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拆迁补偿。
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招拍挂或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然而,在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仅规定给予适当补偿,但没有详细规定。
全国各地在拆迁土地补偿方面,往往将其与房屋、建筑物补偿计算合并,导致不明晰、不透明的情况大量存在,使得权利人无法获得合理补偿。因此,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时,应予以重视和保护。
2、房屋、建筑物补偿费用的确定
对于房屋、建筑物的补偿,应以相关房产证明登记的建筑面积为计算标准。如果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办理房产证明和土地证明,可以通过实际丈量确定。房屋、建筑物的价值一般应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评估公司根据相关评估技术标准确定房屋、建筑物的实际价值。
3、设备补偿费用的计算
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应根据国家和当地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机器设备分为可搬迁设备和不可搬迁设备。可搬迁设备的损失费用包括实物损失费和功能损失费。实物损失费包括拆卸费用、运输费用、安装费用、调试费用等。功能损失费用包括机器精度下降和不合格产品增加等。对于不可搬迁设备,拆迁将导致设备废弃,因此应根据设备的成新价和重置价计算设备的重置成新价,并对所有人进行补偿。
在实际拆迁操作中,非住宅房屋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应有确定的标准。对于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应按设备重置价结合成新价给予补偿。
停产停业费用是拆迁过程中常见的争议点。我认为停产停业费用不仅应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的实际损失,还应根据往年同一时期的实际销售额或利润额确定补偿数额。这部分费用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赔偿总额,因此也是律师维权的重要内容。
根据《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数额应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然而,该条例并未统一规定具体的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也没有进行规定。在实践中,各地常常通过政策性文件规定补偿标准和依据,导致各地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同,这是一个遗憾的地方。
1、设备搬迁安装费
对于可搬迁设备,应根据继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异地搬迁和安装,保持投入使用。因此产生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是拆迁引起的必然损失,拆迁人应予以补偿。
2、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
因拆迁而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并未详细规定,属于拆迁当事人相互协商争取的项目。如果拆迁导致员工解聘,应根据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结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在拆迁过程中,为了加快拆迁进度,拆迁人往往会通过奖励费用的方式鼓励被拆迁人和承租人尽早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搬离拆迁范围。奖励费用的金额由拆迁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由拆迁人、被拆迁人和实际承租人协商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拆迁厂房的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发生分离,奖励费用应支付给实际使用被拆迁厂房的承租人,这已经由政策性文件进行规定,也是合理的做法。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房屋门面拆迁补偿的法律术语及相关问题。包括拆迁资产的补偿费用、停产停业损失、拆迁补偿费用以及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等。文章还涉及商铺拆迁补偿费用的计算方式,包括住宅改作商铺的情况、拆迁程序与监管,以及集体土地上沿街用房的性质和特殊情况。
出嫁女、大学生、现役军人等是否享有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权利问题。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这些人若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则可主张征地补偿款。补偿款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但具体分配办法可能受地方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