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行使问题
时间:2025-03-0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后履行抗辩权是抗辩权的一种,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权利,在实践中合同的履行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先履行一方没有按规定履行,后履行一方就有权利拒绝履行,那么后履行抗辩权运用的方法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案例简介
2000年8月10日,某某公司与xx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某某公司供应3000吨国际中级毛绿豆给xx公司。合同规定了价格、交货时间以及双方的履行义务。合同生效后,xx公司支付了定金并提供了商检、产地等证明文件。然而,在收到货物后,xx公司发现毛绿豆的含水量超过合同约定标准,无法制浆。因此,xx公司以供方履约有瑕疵为由拒绝支付余款,引发了纠纷。
二、问题的提出
本案涉及到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行使问题。
三、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67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四、案情分析及处理结果
根据购销合同的约定,双方当事人互负给付义务。某某公司应提供符合约定标准的绿豆,而xx公司则应支付货款和定金。根据合同约定的履行次序,xx公司应先支付定金及部分货款,然后某某公司供货,最后xx公司结清余款。然而,在本案中,某某公司提供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因此根据《合同法》第76条的规定,xx公司有权拒绝支付余款。
五、存在的问题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虽然供方履约有瑕疵,但需方在收到货物后未按合同约定结清余款,同样构成违约,因此双方应共同承担违约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合同明确规定供方应先履行供货义务,因此供方履约不符合约定,无权要求需方履行付款义务,违约责任应由供方单独承担。我们认为,第一种意见反映了在我国《合同法》出台前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先行违约时,后履行一方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常常中止履行合同。由于当时无后履行抗辩权制度,法院通常根据《民法通则》第113条的规定,即双方违约应分别承担各自的民事责任,认定为双方共同违约。这种判决对于后履行一方是不公平的。因为先履行一方是否履行合同的正确、全面履行决定了后履行一方能否实现其期待的利益。若不给予后履行一方一定的保护措施,要求后履行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势必会产生利益上的倾斜,不利于约束先履行一方的违约行为,最终影响交易安全。因此,立法者在制定《合同法》时规定了后履行抗辩权,使得长期存在的“双方违约”与“单方违约”混淆问题得到了解决。第二种意见正确运用了后履行抗辩权制度。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有履约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在先履行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先履行一方的履约要求。行使后履行抗辩权的前提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互负债务,且债务有先后顺序。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是先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后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方面,后履行一方只能拒绝先履行一方相应的履约请求,抗辩权的行使超出适当范围的,后履行一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在先履行一方按约履行后,后履行一方不得再延迟履行,否则构成违约。后履行抗辩权的存在保护了后履行一方的利益,包括顺序利益和履行前提利益。顺序利益指后履行一方在履约顺序中获取的利益,而履行前提利益指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前提条件。后履行抗辩权的制度明确了一方先期违约与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减少“双方违约”误区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制度在先履行一方享有不安抗辩权的同时,赋予后履行一方后履行抗辩权,体现了权利上的均衡,有利于合同双方最终利益的实现。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例分析: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行使问题
一个关于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行使问题的案例分析。某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因供应的绿豆不符合合同标准,引发争议。在分析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时,涉及了合同的履行顺序、违约责任以及后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限制等方面。文章强调了后履行抗辩权的重要性,并指出
-
平等权与支配权
平等权与支配权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护。古代法律中的支配权与现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解析。在合同法领域,强调了法官如何判断合同效力。最后,通过一个案例阐述了在法律责任方面如何根据事实进行公正判决。
-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合同未履行的处理方式。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合同未履行时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可以采取书面通知、解除合同、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处理。同时,《合同法》第110条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方不能要求履行合同。
-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违反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不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等。当债务人出现违约行为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责任,对方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要求赔偿损失等。
-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
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区别
-
抗辩权案例分析之同时履行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