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某与邹某自2000年结婚,期间购得两套房产。刘某于2007年10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子女归其抚养。法院在开庭审理后,就夫妻财产进行询问,双方均表示已经分割完毕。法院最终判决双方离婚,子女归刘某抚养,邹某每月支付900元抚养费。双方对财产分割没有异议。
离婚后,刘某与邹某各自居住在分得的房产中,相安无事。然而,2009年2月,邹某因交通事故身亡。刘某得知后要求邹某家人分割邹某名下的房产,并称离婚时未对该房产进行分割。邹某家人坚决反对,称离婚时已约定房屋一人一套,邹某的房产与刘某无关。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刘某诉至法院,要求分割邹某名下的房产。
本案的焦点在于,双方通过诉讼方式离婚,但法院并未实质性处理财产分割问题,只是简单写明双方已完成财产分割,未具体描述分配细节。根据婚姻法规定,如果财产漏分,当事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要求分割。然而,如果双方都知道财产存在且对分割没有异议,应视为财产已经分配。
在刘某与邹某离婚后,双方各自实际占有一套房产,各自承担相关物业费和水电费。刘某未能证明自己不知道该房产的存在,因此不符合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刘某的主张不应得到支持。
离婚后股票权益分割范围的界定,依据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自然增值是个人财产。对于离婚时未涉及的财产诉讼时效问题,应视为行使共有物分割请求权,不受时效限制。
涉外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包括男女平等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以及消耗、毁损、灭失的财产不予补偿原则。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诉讼时效方面的法律规定,包括我国离婚财产分割纠纷的诉讼时效和离婚行为发生在中国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且当事人因履行该协议发生纠纷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的法律约束力及相关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具有法律效应,一年内当事人可请求变更或撤销。但若无欺诈、胁迫等情形,诉讼请求将被驳回。因此,在一年内可根
打离婚官司中是否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的问题。在离婚官司中,一方若担心对方转移、隐藏财产,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时需提供担保,法院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财产保全措施应在合理范围内,不能影响对方正常生活。起诉离婚隐瞒财产问题时,需收集证据,在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