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赋予公民离婚自由的权利,即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然而,离婚自由的行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受到限制。个体的自由必须存在于社会秩序之内,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若冲破了秩序的允许界限,将受到限制。《婚姻法》中对离婚的具体规定要求处理离婚的机关在实践中要慎之又慎。
“假离婚”行为是对我国离婚法律制度的破坏,对法律尊严进行践踏。这种行为破坏了合法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一些“假离婚”当事人离婚后长期非法同居,成为冲击婚姻法律制度的暗流。此外,“假离婚”也阻碍了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
“假离婚”追求不正当利益的目的非常明显,一旦“离婚”手续办好,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必然受损。例如,在债务纠纷中,债务人将财产转移给配偶,导致债权人的财产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实现债权的成本将大大增加。在城市拆迁中,国家为此将支付大笔额外款项用于安置补偿。
以逃避执行为目的的“假离婚”,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生效后,夫妻明分暗不分。当法院执行人员要求夫妻偿还债务时,作为直接债务人的一方已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有财产的一方则会拿出离婚裁判文书,声称自己对债务不负偿还责任,以此对抗执行。
一些“假离婚”当事人在实现不正当目的后原本约定复婚。然而,离婚后有些人却真的不复婚,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事端,对家庭稳定构成威胁,也形成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离婚案中如何认定一方的出轨行为。一方面,出轨行为包括当庭承认或证据证实的形式,分为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两种类型。另一方面,根据法律规定,出轨行为并不一定构成法定离婚条件,但如果一方有婚外情导致离婚,法院会考虑将其视为过错方,在分割财产时给予适当少分。
离婚财产分割的策略。在起诉前调查对方财产并扩大共有财产范围,是重要的分割策略之一。举证对方损害共同财产或存在过错,可以争取多分财产。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对财产分割有积极影响,并可争取对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在协商中唤起对方的道德感和对孩子的责任感,争取对方
离婚证据的种类及其相关要点。文章详细介绍了证明离婚双方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包括感情破裂和对方有过错的离婚证据,以及证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证据。此外,文章还涉及争取抚养子女的离婚证据。
证明同居基本情况的各种证据。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证明配偶与第三者婚外情的证据,以及配偶亲口承认的书面材料和邻居、朋友的证言等。在取证过程中应遵循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权利,并咨询专业律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