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证据 > 什么样的外遇证据才会被法院采纳

什么样的外遇证据才会被法院采纳

时间:2024-07-01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942
在社会普遍婚姻观单薄的形式下,婚外情事件不断侵入我们的家庭,很多曾经的人生许诺变的弱不禁风,随着而来的就是婚外情调查取证,打婚外情官司,经过这样一场战争之后在独自饱受寂寞的侵蚀,细细的体会人生苦短,而官司则一点马虎不得,对于婚外情官司,特别是婚外情调查这块都是难点。

什么样的外遇证据会被法院采信?

1、电子邮件、聊天记录

要有证据链互相印证

此类婚外情证据在法院中通常难以被采信,因为提供此类证据的当事人很难保证其未经过篡改。

如果希望让此类证据被法院采信,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证据链,以相互印证。例如,需要证明邮箱的所有权、邮件的发件人身份以及相关人的真实身份等。

此外,在提取电子邮件或聊天记录时,需要经过公证,因为自行提取的电子邮件或聊天记录很难被法院采信。

2、保证书

“白纸黑字”难以否认

当配偶发现婚外情时,一些人可能会书写保证书,表明自己今后“决不再犯”的决心。那么,这份对方亲口承认的“白纸黑字”能否作为配偶有外遇的证据呢?律师认为是可以的。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出示了保证书后,对方可能会指出该保证书不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示。但是,如果对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自己的说法,法院通常不会采信此理由。

因为夫妻双方多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在书写保证书时应该能够预见到可能带来的后果。

3、照片

效力有限难以作证

很多人为了掌握配偶有外遇的证据,会雇佣“私家侦探公司”对其进行跟踪,并拍摄照片。

由于证据的取得必须具备合法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仔细考察侦探公司对婚外情证据的理解,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4、录像

偷拍时地点只能在自家

如果当事人在公开场合拍摄的录像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是偷拍,只有在自己家中拍摄到的录像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在宾馆通过监控录像拍摄的、破门而入在他人家中拍摄的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此类证据的采集难度较大,容易引发冲突,且容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

要能证明未被修改过

夫妻双方就外遇相关情况交涉的录音资料,主要靠当事人自己偷录采集,并不需要告知对方。如果当事人采集的录音中,对方对其外遇行为予以认可,那么该录音资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

由于现在的一些数码录音资料具有修改功能,因此当事人向法院提供录音资料时,需要能够证明其未经过修改。

律师提醒

证据即使能被采用,法院也很少判决离婚

婚外情的证据即使收集到,在帮助当事人实现诉讼目的方面虽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即使这些证据能够证明对方有外遇,但也只能证明过错只发生过一次。此外,有外遇并不代表夫妻感情一定破裂,因此法院不会因此判决离婚。

另外,如果双方均同意离婚,即使一方能证实另一方有外遇,也无法获得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暴起诉离婚的证据收集

    家暴起诉离婚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受害者在面临家暴时应拍摄受伤照片、保存医院证明和伤情鉴定报告,并让邻居或居委会的人提供证言。遭遇家暴时应及时报警,多次报警以收集更多证据。遭遇家庭暴力可采取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等措施,法院在必要时可判决离婚并要求赔

  •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如果以偷录、偷拍等方式获取出轨视频,并公开传播,就涉嫌侵犯隐私权。因此,在采集涉及个

  • 事实婚姻诉讼离婚是否需要开婚姻证明?

    事实婚姻诉讼离婚时是否需要开具婚姻证明的问题。根据《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事实婚姻诉讼离婚不需要开具婚姻证明。对于不同时间段的未办理结婚证的事实婚姻,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双方需到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同居生活证据,以依法确定婚姻关系及财产分割。

  • 婚外情证据的种类和特点

    婚外情证据的种类和特点。书面材料、照片、视听资料、手机短信和通讯软件聊天记录等都是常见的婚外情证据。这些证据具有隐秘性高、主观性强和证据零散等特点,取证难度大且数量需求大,成本较高。在离婚诉讼中,应尽可能收集更多证据,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 无过错方的权利要求损害赔偿
  • 离婚官司中的证据种类
  • 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中的先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