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无过错方面临着相对较大的举证困难。甚至在获取证据的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侵犯隐私权的风险。即使无过错方成功获得证据,由于证据形式或来源的问题,这些证据往往会被法院视为非法证据,难以被认定有效。
造成无过错方举证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在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案件中,当事人普遍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另外,在以重婚及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作为请求赔偿的法定事由时,举证相对于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情形更加困难。尤其是在重婚案件中,如果后一段婚姻是事实婚姻而非登记婚姻,举证难度将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举证面临相同困境。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举证困难在于,过错方与他人同居往往并非公开的形式,更多时候采用秘密同居方式,无过错方很难知晓和发现。因此,无法获得证据。即使无过错方通过跟踪、偷拍、捉奸等手段获取了一些证据和线索,由于证据的合法性存在争议,最终可能导致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婚姻的特殊性也是导致离婚损害赔偿中无过错方举证困难的因素之一。离婚损害赔偿案件涉及的对象是婚姻双方当事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婚姻具有隐私性,即属于个人的权利主体,对抗外界的非法侵扰,涉及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或秘密。夫妻生活属于个人生活,是双方的隐私,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干涉,否则将构成侵犯隐私权。
其次,由于过错方的行为具有相对的隐蔽性,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行为通常都是极其隐蔽的,无过错方很难获得证据来证明这些行为。
最后,无过错方与过错方之间存在明显的利害关系。出于保护家庭隐私的心理,无过错方通常会选择忍让。此外,传统观念也会影响人们对他人婚姻问题的态度,认为这是他人的家事,不应干涉。人们都希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因此会尽力维持婚姻。婚姻是维系整个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婚姻的特殊性,使得无过错方在举证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根据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受害方在离婚时是否有权获得损害赔偿以及能否净身出户的问题。文中指出,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形下可要求损害赔偿,而隐藏、转移、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在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同时,也明确了夫妻一方财产的范围。在离婚诉讼中,建议受害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如果以偷录、偷拍等方式获取出轨视频,并公开传播,就涉嫌侵犯隐私权。因此,在采集涉及个
婚外情证据的种类和特点。书面材料、照片、视听资料、手机短信和通讯软件聊天记录等都是常见的婚外情证据。这些证据具有隐秘性高、主观性强和证据零散等特点,取证难度大且数量需求大,成本较高。在离婚诉讼中,应尽可能收集更多证据,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