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和李-皓是一对夫妻,他们在一天内办理了三次离婚和复婚手续。七天后,他们又前往民政局要求复婚,而在复婚手续办理完毕后,他们又立即要求离婚。
原来,齐-静在外面欠下了一百万元的债务,并得知债权人要起诉。为了规避债务,她与丈夫决定办理离婚手续,并将名下的房产转让给丈夫。
债权人张先生声称离婚是恶意串通的行为,只是为了规避债务。他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赢得了官司,但由于房产已转移,他无法获得赔偿。最近,他再次向镇海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齐-静和李-皓转移房产的行为。
镇海法院的办案法官表示,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齐-静,36岁,宁波人,在一家公司担任会计。2006年3月,她在宁波市区购买了一套房子,随后在4月与李-皓结婚。然而,两年后,他们突然决定离婚。
2008年7月14日,齐-静和李-皓前往宁波江东区民政局离婚登记办公室,领取表格并开始填写。
两人在表格中表示,由于齐-静的工作原因,夫妻之间产生了矛盾,感情已经完全破裂。他们表示没有和好的可能性,要求离婚。由于事先已经拟定了离婚协议,离婚手续很快就完成了。
离婚协议书约定:儿子归李-皓抚养,房产归双方所有,但齐-静名下的房产赠与儿子,因儿子尚未成年,产权证上写有李-皓的名字,并补偿齐-静2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然而,仅仅几个小时后,齐-静和李-皓又返回民政局要求复婚。尽管工作人员感到奇怪,但考虑到婚姻自由,他们并没有多问,为他们办理了复婚手续。
令工作人员大跌眼镜的是,复婚手续办理完毕后,两人立即要求离婚,并在协议书中明确表明:房产归李-皓和儿子所有。
尽管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齐-静和李-皓仍然继续同居。
七天后,两人再次前往民政局,再次要求复婚。完成复婚手续后,他们突然拿出一份事先拟定好的离婚协议,第三次要求办理离婚手续。
协议书约定:房产归李-皓所有,孩子由李-皓抚养,并补偿齐-静40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离婚后,齐-静和李-皓立即前往房管处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将齐-静名下的房产过户给了李-皓。
债权人张先生认为,夫妻的离婚行为是恶意串通,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债务。
债权人张先生声称,夫妻的闪离行为是为了规避债务。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赢得了官司。然而,由于房产已经转移,他无法获得赔偿。最近,他再次向镇海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齐-静和李-皓转移房产的行为。
离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可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当天可完成手续。诉讼离婚则需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审理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准予离婚。若无充分证据显示夫妻感情破裂,起诉方需再次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被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
离婚案件中的诉讼费用缴纳方式。按照法律规定,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为一定金额范围内固定费用,涉及财产分割的可按比例交纳。原告在起诉时需预交费用,有困难可申请缓交等。审结时,诉讼费用的分担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