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权是指自然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的取得方式有两种:法律规定和遗嘱指定。
继承权分为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和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自然人根据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所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是继承开始前的法律地位。而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法律关系中实际享有的具体权利,是一种既得权。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7条规定,继承权的丧失情形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其他三个子女并没有满足丧失继承权的情形,因此他们的继承权并未丧失。
根据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四个子女签订的协议是真实有效的,因为他们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协议符合真实意思表示的要求。然而,这份协议并不属于遗赠扶养协议,因为他们都是法定继承人,不符合遗赠协议的主体要件。因此,这份协议只是关于继承期待权的放弃协议。
由于其他三个子女并没有丧失法定继承权,他们有权依法主张自己的继承权。根据继承法第八条的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但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因此,其他三个子女可以以继承权受到侵犯为由提起新的诉讼,要求继承权恢复。
由于本案已经是生效判决,老三已经取得了财产,实际上是侵犯了其他继承人的权利。因此,其他三个子女有权提起新的诉讼,要求继承权恢复。
婚前财产与继承权的相关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婚前财产属于个人所有,但配偶和子女在法定继承情况下有继承权。继承顺序依次为配偶、子女、父母等。房产加名后的归属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婚前购买的房产在婚后加名可能被视为赠与行为,但赠与行为可撤销。因此,离婚时房产
代位继承的三个条件。首先,被继承人的子女必须为被代位继承人,其他继承人和晚辈直系血亲不能成为被代位继承人;其次,被代位继承人必须在被继承人之前死亡;最后,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长辈血亲没有代位继承权。
遗产继承的简易程序和法定继承权公证的相关内容。在遗产继承过程中,执法人员需出示合法证件并处理相关材料,备案后当事人可获取遗产。法定继承权公证用于证明法定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并注意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