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损害赔偿
物质损害赔偿主要涵盖以下情况:未经合法配偶方同意,一方在重婚、同居期间赠予与其重婚、同居的第三方的夫妻共同财产或无过错方因其配偶重婚、同居所遭受的其他物质损失。修正后的《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可以对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属订立协议。在有该财产协议的情况下,重婚方或同居方将其自身的财产赠与与其重婚、同居的第三方的行为应该是有效的,无过错方无权对该部分赠与财产主张权利。然而,如果该赠与行为影响到《婚姻法》第20条所规定的“夫妻间相互扶养义务”的履行,无过错方仍然可以要求过错配偶方赔偿因其不履行扶养义务而给无过错方带来的物质损失。2、精神损害赔偿
无过错方因婚外恋离婚所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基于其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精神赔偿数额需要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等具体情节,以及侵权后果、侵权人的经济能力和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多个因素来确定。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都是补偿性质的,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一般不会很高。例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因此,无过错方通过离婚损害赔偿只能获得相应的补偿,而不能利用此来获取巨额财富或使有过错的配偶方财产荡然无存。这种补偿性质的赔偿目前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符合。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及婚外情期间对小三财物的追回权。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平等处理,擅自处分共同财产为无效行为。赠与小三的财产损害无过错配偶的权益,应认定为无效并返还。单纯的婚外情不受法律调节,但涉嫌重婚罪的将受到刑法处罚。离婚时,
中国法律对于曝光婚外情证据的规定,指出其侵犯了隐私权并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收集婚外情证据的方法,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保证书、照片、录像和录音等,但需注意采集证据时需遵守法律边界,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