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本案被告开发商通过报纸及大幅标语等形式发布了一则销售广告,声称“购买楼中楼的新老客户,加30000元就送车位”。根据广告内容,一批购房者即购买了被告开发的复式房。被告向原告出具了一份《证明》,证明原告可以以“人民币30000元/个的优惠价格购买车位壹个”。然而,被告一直以车位尚未建好、尚不具备出售条件为由,未履行该承诺。直到2006年9月,原告了解到被告已开始出售车位,遂要求被告履行承诺。然而,由于当时福州市商品房价格,包括车位价格已大幅上涨,开发商拒绝按原承诺的价格履行车位买卖合同,进而引发本案诉讼。
原告认为,本案被告的销售广告属于要约,原告购买房屋的行为属于承诺。根据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被告之间关于以30000元的价格买卖车位1个的合同(以下简称车位买卖合同)自原告签订合同之日起即已成立。首先,被告的楼盘销售广告“(购买)楼中楼……加30000元就送车位”(报纸广告)、“购买楼中楼的新老客户加30000元就送车位”(条幅广告)不仅内容具体确定,且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原告购买楼中楼),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被告应按30000元/个的价格售予原告车位1个),该广告符合合同法第14条、第15条第二款规定的要约条件。其次,该广告系对被告商品房规划范围内的房屋或设施(车位)所作的允诺,且该商业广告作为被告的优惠促销措施,明显对(楼中楼)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该广告应当视为要约,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被告代理律师认为,该广告系要约邀请,并非要约。此外,被告出具的《证明》虽然是要约,但因原告未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承诺,该《证明》已失效,故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关于本案销售广告的法律性质,一审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中之要约多是出卖人之单务行为,如出卖人对商品房装饰、功能、环境、设施的保证,该要约经承诺后无需买受人的对价履行。而本案车位买卖事宜实质为一独立买卖合同,系双务行为,即原告需支付款项、被告需交付车位。此外,本案销售广告文义模糊,如款项的支付时间不明确,尚需买卖双方另行合意确定,该广告意思未能具体确定,不应视为要约。
交易中签订合同的金额限制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交易金额多少需要签订合同,合同形式可采取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等。双方可通过协商确定是否需要签订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认为要约不可撤销且已做履约准备。撤销通知需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
房屋租赁合同的重要生效要件,包括合同主体的构成要件、房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以及是否进行过登记备案等。合同主体必须符合有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同时房屋租赁需审查房屋是否合法可租。合同内容必须合法,过高的滞纳金条款等可撤销。此外,租赁
无偿合同、单务合同和有偿合同的区别。单务合同包括赠与、借用等,其特点是只有一方承担义务。有偿合同则是存在对待给付关系的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如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虽然是有偿的,但被视为单务合同和实践性合同,因为贷款人对价给付行为使合同生效而非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