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孩子是属于身份关系的民事行为,需要本人亲自办理,所以收养孩子办理登记手续的,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第四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手续。
夫妻共同收养子女的,应当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前往的,应当书面委托另一方办理登记手续,委托书应当经过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证明或者经过公证。
第五条 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成立的效力,是指收养关系成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民事法律后果。依据中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成立后,会形成如下效力:
1、养父母与养子女间产生拟制直系血亲关系。《收养法》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2、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形成法律拟制的直系或者旁系血亲关系。《收养法》第23条第一款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法律规定。”
3 、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除。《收养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但是,养子女与自然血亲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消灭,《婚姻法》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
4、关于养子女的姓氏。《收养法》第24条规定:“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姓,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法律的这一规定,属任意性规定,即不强制要求养子女必须改变姓氏,但现实生活中养子女随生父母姓的现象并不多见。
离婚诉讼中孩子抚养权的改判问题。一审抚养权判决基于孩子年龄和双方条件,在二审中改判可能性较小,除非有有力证据。具体规定依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保障子女权益是审理原则。双方需收集证据证明自身抚养能力和对孩子成长的
孩子抚养权强制执行的法律条件。根据《婚姻法》规定,需已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且针对夫妻双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而不是直接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执行。父母离婚后仍须履行抚养义务,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起诉追讨抚养费。
抚养权对迁户口的影响,以及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的原则。女方拥有抚养权并不影响迁户口,子女户口与抚养权无直接联系。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主要考虑学历、工作、收入等因素。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婚姻法》规定共同财产处理原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判定原则,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子女的具体情况做出判决。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抚养权一般会归女方,但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如母方有不适宜抚养的情形,抚养权也可以归父方。对于变更抚养权的情况和程序也进行了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