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朋友圈损害名誉是否构成侵权?

朋友圈损害名誉是否构成侵权?

时间:2025-03-1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8328

侵权形式

(一) 侮辱

侮辱是指通过言语、文字或行为举止等方式故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为故意,可以采用言语、书面文字或行为举止等方式,也可以混合使用上述方式。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规定,禁止使用侮辱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民通意见》第140条规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并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应视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对法人名誉进行诋毁、诽谤的书面、口头等行为,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视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二) 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为故意,也可以为过失,可以采用言语、书面文字或任何散布虚假事实的方式。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规定,禁止使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在文学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实姓名,或未写明原告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但对人物特征的描写有明显的指向或影射他人,小说内容存在侮辱、诽谤情节,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三) 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徐良诉上海文化艺术报社等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复函》,被告赵伟昌根据传闻撰写了严重失实的文章《锁甲三千元带来的震荡》,而被告《上海文化艺术报》社未经核实就刊登了该文,造成了不良后果。根据此案判决,两被告的行为均构成了对徐良名誉权的侵害。

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中刊登的来信或文章,如果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如果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受理。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如果报道客观准确,不应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如果报道失实,或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应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 人身权属于侵权责任范围吗?

    人身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因残疾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受害人死亡产生的费用等。同时,提到了最新资

  •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保密患者隐私的义务,若泄露隐私导致患者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规定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及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问题。文章定义了侮辱和诽谤行为,并阐述了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被侵害的对象以及损害后果等因素对于判断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降低了他人的社会评价,就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同时,

  •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 财产分割引分歧前夫博客内辱前妻构不构成侵权
  • 名誉侵权的处罚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