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一项无条件且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此处的“子女”包括养子女。当父母未履行抚养义务时,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
如果父母拒不承担抚养费的责任,子女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追索抚养费的诉讼。
1、从子女出生起,直至子女达到成年年龄或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父母都要承担抚养义务。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一种无条件的生活保持义务。即使父母的经济条件或劳动能力如何,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承担抚养义务。
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这一义务,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需过多干预或介入。然而,少数人可能出于自私自利的原因,故意不履行作为父母的道义责任和法律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动用社会公力,强制父母履行抚养义务,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对婴儿的伤害行为。
个人在不侵犯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不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然而,作为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个人无法自行放弃义务。因此,抚养义务是不可放弃的。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父母未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或无法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
第二十三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当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无论子女由父亲或母亲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然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所生子女的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抚养权归属。在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双方的抚养条件、孩子的意愿等。协议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婚后孩子的判决依据,主要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孩子的意愿以及父母的品德和教育方式。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婚内财产是否可以留给孩子以及婚后存在孩子名下的钱是否属于共同财产的问题。对于前者,可以通过遗嘱或协议等合法方式处理;对于后者,需
子女抚养权的变更问题。调整子女抚养权主要存在双亲协商变更和单方向法院发起变更申请两种形式,最终需获得法院裁定认可。变更抚养权需考虑子女健康成长角度,父母仍需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等责任,并支付抚养费用。人民法院在五种情形下会支持更改抚养权申请。
抚养义务是否能因放弃抚养权而免除的问题。抚养责任并不因放弃抚养权而减轻或豁免,父母有责任为子女提供生活和教育的保障。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关联,但概念不同。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可以变更,一方或双方经济或抚养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协商或起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