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一方在婚姻关系有效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
一方在婚姻关系有效的情况下与他人同居。
一方对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行为。
一方对家庭成员进行虐待或遗弃。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对于隐藏、转移、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不分。如果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方在婚姻关系成立前已经拥有的财产。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根据遗嘱或赠与合同的约定,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一方专门为自己使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如果婚姻当事人调查收集到对方有法定过错情形的证据,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的基础上,在分割财产时给予受害者更多的财产;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有法定过错的一方支付损害赔偿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对方有过错,就一定无法分得财产。只有符合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情形才可能导致无法分得夫妻共同财产。然而,无法分得夫妻共同财产仅指无法分得夫妻共同财产,而不包括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温馨提示:由于诉讼离婚需要提供大量证据,建议您咨询具有相关经验的律师,以便在离婚诉讼中尽可能获得更多财产,并保护自己的权益。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取证困难问题。文章指出,在家庭暴力和婚外同居等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往往面临取证困难的问题。由于家庭暴力事件的隐蔽性和无过错方证据不足,许多无过错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无法得到支持。此外,婚外同居现象多为隐蔽且无固定住所,使得无
离婚赔偿的相关问题,指出离婚赔偿与结婚时间长短无关,关键在于对方是否有过错。离婚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以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只有在对方存在重大过错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给无过错方带来财产或精神上的损失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