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带孩子的一方享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另一方及其家人不得干涉。然而,在离婚协议中,探视权往往被当事人忽视,只是简单地写明孩子归属某一方抚养,对于探视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的约定很少,导致离婚后一旦发生争议,需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因此,我们的婚姻律师在起草离婚协议时,对于探视权通常会这样规定:
离婚协议中应明确约定探视时间和方式,例如,每月男方享有两次探视权,时间为每个月的单周五,地点为协议约定的地点。特殊情况下,探视时间和方式由双方协商决定。双方还可以约定由另一方在周五接走孩子,周六或周日送回,并具体明确接送的地点和方式。
一般而言,每月探视的次数不宜过多。过度频繁的探视会给双方带来不便,并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当孩子年满十周岁后,具体的探视时间和方式还可以考虑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尊重孩子的独立意愿。
根据《婚姻法》(修正案)第38条的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一旦中止探望的理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更加具体地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一旦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探望权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探望孩子,具体探望时间和方式由法院决定。法律依据为《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做出判决。若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法院可终止探视权。
注册商标需要变更注册人的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