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制度是2001年新《婚姻法》新增加的一项制度,旨在保障间接抚养方对子女探望的权利,满足其思念子女的情感需要,同时也能维护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婚对子女的伤害,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拥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如果一方拒绝让另一方探望子女,《婚姻法》还规定了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强制执行有关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分割和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
实践中,如果有探望权的一方受到阻碍,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常情况下,法院会派遣执行人员陪同申请人行使探望权,并对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一方进行说服教育。如果仍然受到阻碍且情节严重,法院可能会考虑取消不履行义务一方的抚养权。
需要注意的是,探望权的强制执行并非针对未成年子女本身,而是针对抚养子女的父母。换言之,探望权的强制执行需要子女的同意,一般来说,法院不会强制执行探望权,如果子女不愿意与未共同生活的父母见面,除非子女已满十周岁。
离婚后可以探视子女。以下是婚姻法对离婚探视权的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36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即使离婚后子女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1款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拥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2款的规定,探视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确定。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判决确定探视权的具体安排。
离婚后探视子女时带走藏匿子女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夫妻双方无论是否离婚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和权利,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若有人违反法律探望规定,人民法院可依法采取措施,包括中止探望权利或强制执行。
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包括离婚后抚养权的判决依据和协商方式。对于私下自愿变更抚养权能否办理迁户口,文章没有直接提及。但文章详细阐述了抚养权归属的原则,包括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条件,以及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抚养权问题。在离婚后,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享有探视权。
男方不给女方探视权时,女方可以采取的法律措施。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要求更改抚养权。抚养权的变更取决于多种情况,包括双方协议、子女身心健康、子女意愿和其他正当理由等。文章还引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关于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规定,以及抚养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