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的生效日期为2021年1月1日,《婚姻法》的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因此在此日期之前的相关条例将被《民法典》所替代。在《民法典》生效之前,以下是相关规定:
一般法院通常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并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然而,如果另一方的探视行为明显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健康,或者十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表示不愿意被另一方探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法院暂时中止另一方的探视权。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该法并未明确规定子女享有探视权。然而,该条规定了行使探视权的对象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此外,该条还限制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确定,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一致,将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如果父或母的探望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将依法中止探望权;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权。
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问题。虽然我国《婚姻法》未明确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但在具体个案中,正确行使探望权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同时,探望权是自动享有的,受阻时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强制执行措施包括说服、教育、警告以及拘留、罚款等,但不能对子女人身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未决犯,家属无法直接探望,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情况;而已判刑关在看守所的罪犯,直系亲属可以探视,需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属或有帮助的人经过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会见。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断绝亲子关系在法律上的认可问题。指出父母与子女间的血亲关系无法解除,任何尝试断绝关系的协议都是无效的。并且,即使有这样的协议,也不能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抚养义务是否能因放弃抚养权而免除的问题。抚养责任并不因放弃抚养权而减轻或豁免,父母有责任为子女提供生活和教育的保障。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关联,但概念不同。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可以变更,一方或双方经济或抚养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协商或起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