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时,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拒不执行的一方可能会被法院执行拘留、罚款等措施。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行使探望权是其合法权利,对子女的成长也是有益的。父爱和母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离婚已经给子女带来很大伤害,如果一方出于个人私利不让对方行使探望权,这是对子女不负责任的表现。
对拒不执行有关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个人和单位有责任协助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强制执行的对象是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个人和单位,而不是子女。
由于探望权纠纷案件涉及人身问题,执行不当可能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另外,如果子女已满10岁,具备独立思考和认识能力,人民法院应征求子女意见。如果子女不同意探望,不应强制执行探望权。
探视权是指法庭授予无生活监护权的父母一方对子女进行经常性探望的权利。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法庭认为探视会严重危害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健康时,才会拒绝授予无生活监护的父母一方探视权。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具体探视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权。从法理上看,探望权是亲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只要身份关系存在,非直接抚养一方就应该享有探望权。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探望权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探望孩子,具体探望时间和方式由法院决定。法律依据为《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做出判决。若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法院可终止探视权。
根据《适用<婚姻法>的解释(一)》第32条规定,对于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个人和单位,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