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孩子归一方抚养的,另一方具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具体怎样探视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定,那么女方可以终止前夫探视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女方是否可以终止前夫的探视权?
一、探望权的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具体的探望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望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中止探望权,待不利情形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权。
二、探望权的内容
探望权的主体是已离婚的父或母与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配合行使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要依据人民法院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达成的协议。探望权的恢复是指中止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通知双方继续执行离婚判决的行为。探望的方式和时间可以由离婚双方约定,如果无法协商,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
三、探望权的中止
探望权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的。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认为另一方行使探望权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损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权。经过人民法院审查认定存在不利情形后,可以中止对方的探望权,待不利情形消失后,可以通知双方恢复探望权。需要注意的是,探望权的中止并不是对探望权本身进行处分,而是暂时停止行使探望的权利。
四、行使探望权的程序和方式
1.明确探望权的主体:离婚后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与子女保持父母子女关系的父母可以行使探望权。包括生父母(婚生子女的父母、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人工生育子女的父母)、养父母以及已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并在离婚后愿意继续提供抚养费的继父母。2.确认探望权的程序:如果是协议离婚,需要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时,达成对探望子女时间和方式的协议。婚姻登记机关会审查当事人是否达成协议并符合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是诉讼离婚,在人民法院调解离婚时,离婚协议中应包含探望子女的条款,并且内容必须合法。在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情况下,应明确探望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规定。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对于探望的方式和时间等问题,应先由当事人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再由人民法院做出具体的判决。3.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新婚姻法对此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短期探望,即定期看望子女一次;另一种是较长期探望,即将子女接去与自己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也可能同时采用短期探望和长期探望两种方式。具体采取哪种方式,由当事人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
五、探望权的法律特征
1.探望权的主体是曾经存在夫妻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一方。离婚后,夫妻双方解除了婚姻关系,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父或母,相对于被探望的子女来说,探望权的行使范围不能任意扩大。2.探望权的行使时间是离婚后。只有通过离婚程序,夫妻双方才能解除婚姻关系,从而产生探望权。3.探望权的主体必须是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通常与子女经常在一起生活,因此不存在探望的情景。4.行使探望权时,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离婚后,子女通常与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起生活,如果一方行使探望权去看望子女,往往需要另一方的配合和协助。因此,《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将另一方的协助作为义务进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