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彭某,女,27岁,江西省南丰县人。
被告艾某,男,61岁,江西省南丰县人。
被告魏某,女,57岁,系艾某之妻。
原告彭某与被告艾某于1997年6月10日结婚,婚后于1998年9月9日生育一子,取名艾某某。
由于感情不和,彭某与艾某于1999年9月11日离婚,艾某某由彭某抚养,艾某每月付一定的抚养费。
2001年初,彭某再婚后,为避免两被告的探望行为对其组成家庭的不良影响,对两被告提出异议,要求他们未经她的同意不要擅自探望艾某某。
但两被告认为,他们去看望孙子合情合理合法,因而对彭某的异议未予理睬,仍然经常去艾某某所在幼儿园探望并带一些食品给艾某某吃。
原告认为这样不定期地给小孩零食吃会使小孩食欲不稳定,影响其身体健康,而且经常去幼儿园探望也会妨碍小孩的正常学习,因此将此事诉至法院。
受案法院审理认为:两被告系被告探望人的爷爷奶奶,若双方无异议,在适当的场所,有节制地探望孙子也是人之常情。
但两被告在被探望人的直接监护人已有异议的情况下,不体谅原告彭某已另立新家的难处,坚持探望孙子则侵犯了原告的监护权,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法院作出如下判决:被告艾某、魏某今后未经原告彭某许可,不得擅自探望原告之子艾某某。
探望权是指定期或不定期探望子女的一种权利。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第38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然而,夫妻离婚后,小孩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否享有探望权则需要另行考虑。若已离婚的夫妻双方无异议,在适当的场合,有条件地探望孙子外孙是人之常情。
然而,如果小孩的父亲或母亲,特别是行使监护权的一方在再婚后对小孩原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探望小孩有异议,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坚持探望孙子外孙,就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因为法律没有赋予他们探望的权利。
在本案中,被告在被探望人的母亲即直接监护人已有异议的情况下,认为探望孙子是无可非议的,不体谅原告已另立新家的难处,坚持探望孙子,则侵犯了原告的监护权,违反了新《婚姻法》有关探望权的规定。因此,法院正确地判决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不得擅自探望孙子。
未婚生子赔偿款的分配问题。母亲要求平分赔偿款,而父亲认为母亲未尽抚养义务应丧失继承权,同时自己的父母也有继承权。法院判决认为,虽然母亲未尽抚养义务,但她仍是孩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而爷爷奶奶应获赔偿的主张不予支持。最终,死亡赔偿金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我国法律中孙子辈对奶奶的赡养义务。根据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有经济能力的孙子辈对于已经去世的子女或无力赡养的祖父母有赡养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