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法修正案的通过填补了婚姻家庭制度中的空白,引入了探望权制度。探望权是指在父母离婚后,未取得直接抚养权的父母仍然有权与子女进行探望,并要求取得直接抚养权的一方协助非直接抚养一方行使探望权的义务。探望权不仅适用于离婚父母,也适用于父母无合法婚姻关系且不共同居住的情况。探望权的设立基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权利义务关系,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
探望权是未取得直接抚养权父母的权利,包括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的探望子女的权利。同时,探望权也适用于父母无合法婚姻关系且不共同居住的情况。探望权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监督取得直接抚养权一方的行为等。探望权是父母子女关系的一部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相互的。
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常态下和非常态下的关系。在常态下,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有赡养辅助父母的义务,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财产的权利。而在非常态下,父母无法共同居住生活,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受到限制。在非常态父母子女关系中,探望权的行使对于维护父母子女关系的完整性和子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不应局限于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只要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也有探望的权利。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议,如果协议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然而,具体的探望方式法律尚未具体规定。
为了保障探望权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父母素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认识到被探望同样是子女的权利。另一方面,应设立有关部门,在探望权受阻的情况下提供协助,确保探望权得以实现。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孩子抚养权强制执行的法律条件。根据《婚姻法》规定,需已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且针对夫妻双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而不是直接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执行。父母离婚后仍须履行抚养义务,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起诉追讨抚养费。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关于离婚后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是否能带孩子出国旅游的法律问题。未经抚养权人同意,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能带孩子出国旅游。但如果得到抚养权人的许可,则可以带孩子出国旅游。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离婚后抚养权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