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探望权有年龄限制吗

探望权有年龄限制吗

时间:2024-03-0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808

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及其法律规定

1. 亲权与探望权的关系

探望权是亲权的一项内容,为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法律规定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承担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且监护权不因婚姻关系解除而消除。《意见》第21条规定,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孩子的监护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的方式和时间可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的权利。

3. 探望权的主体

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是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即使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有不利因素,也不能变更探望权主体。子女只能被动接受探望。

4. 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行使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协商内容可作为协议离婚的一部分。子女对行使探望权有选择能力时,应听取子女的意见,法院有权审查协商内容。如果人民法院已作出未涉及子女探望权的判决,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法院应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4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果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拒绝或阻挠另一方行使探望权,这是一种侵权行为,具有可诉性。负有协助义务的一方拒绝或阻挠探望权人行使探望权,探望权人可以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法院在执行时应本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减少离异对子女造成伤害的原则,依法执行并结合教育与强制。

探望权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关系的诉讼,这已得到理论界的共识。

5. 探望方式

探望的内容包括见面和交往。见面方式可以是探望性探视或逗留性探视。探望性探视是指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指定地点进行探望。逗留性探视是指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时间内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子女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三至十周岁的子女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具备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并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探望权的行使。

6. 父母的考虑因素

父母在决定探望方式时应考虑居住地点、工作性质、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个人品德等因素。探望权的行使应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既考虑到父母的因素,又考虑到子女的需求和最佳利益。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仍有疑问,本网站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 一、一方不让探望子女的法律处理方式

    关于一方不让探望子女的法律处理方法和处理方式。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但强制执行的对象只能是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有关个人和单位,不包括子女本身。若子女已满10岁并不同意探望,法院不应强制执行。处理方式上,父母双方应首先协商

  • 离婚后如何行使探望权和支付抚养费的问题

    离婚后如何行使探望权和支付抚养费的问题。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望子女,具体方式和时间需双方协议,如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申请判决。同时,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支付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费用和期限也需双方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申请判

  • 被强制隔离戒毒是否允许探视非直系亲属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 原告与被告的基本信息
  • 中止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的情形
  • 子女探望权协议的格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