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熊老伯与妻子经柳南区法院调解离婚。2006年6月,法院再次调解,确认位于该市革新路的一套房子归熊所有。同年,熊老伯结识了湖北老乡何某和刘某夫妇,并将何某视为干儿子,与其一起生活。何某和刘某夫妇尽心尽力地照顾熊老伯的生活起居,包括在熊老伯多次住院期间的悉心照料。
为了报答何某和刘某夫妇的照料,熊老伯于2006年7月立下一份遗嘱。遗嘱中明确表示,何某和刘某夫妇在熊老伯生病、住院期间一直照顾他,且熊老伯年事已高,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后事交由何某和刘某负责处理,并将房产全部遗赠给他们。该遗嘱经公证部门公证。
2007年2月,熊老伯去世,何某和刘某夫妇继承了熊的房屋,并一直居住至今。然而,今年6月,熊老伯的女儿将何某和刘某夫妇告上法院,声称后者没有任何理由占有并使用其父亲遗留的房屋。她作为房屋的继承人,拥有对房屋的处分权,要求何某和刘某夫妇无条件归还房屋。
柳南区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因此,熊老伯生前以公证立遗嘱的形式,将自己的住房遗赠给何某和刘某夫妇的行为依法成立。基于此,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熊老伯的女儿的诉讼请求。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
东法民一初字第13319号离婚纠纷案的调解过程与结果。当事人邢某和刘某因婚后性格不合,无法共同生活而选择离婚。在常平法庭进行调解时,双方均表示自愿离婚,没有婚生子女和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问题,诉讼费由原告承担。调解结果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可能达成
原告xxx(又名xxx)与被告xxx的离婚纠纷案。案件经过受理、审理后,因夫妻感情破裂,法院最终判决准许原告和被告离婚,子女随原告生活,共同财产VCD机归原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