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原则得到了明确和贯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非举债人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临债主逼债和对债务一无所知的困境。作为非举债人一方的代理律师,我们应主动收集证据,为否定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提供有利支持。
以下是相关证据收集的建议:
借据是重要的证据,可以证明非举债人没有参与债务的合意,借款金额超过家庭日常支出的认知。根据《解释》第一条,夫妻共同债务形成时应遵循“共债共签”的原则。因此,查阅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案件可以发现,法院对借据的事实尤为重视,特别是是否由夫妻双方共同签字。如果债权人提供的借据只有举债人一人签字,非举债人完全不知情且没有后续追认的意思表示,那么这对非举债人来说是有利的证据。
通过分析举债人银行账户流水明细,特别关注借款转进转出的时间、数额、流向等内容,可以证明借款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非举债人和家庭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
进一步证明债务超过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夯实法官的内心确信。
举债人可能会向非举债人出具保证书、承诺书等书面材料,对债务用途有直接的记述。这些书证可以为法院认定非夫妻共同债务提供有利证据支持。
这些证据可以证明举债人因民间借贷涉及多起纠纷,曾多次向他人借款,且累计数额较大,非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和夫妻共同生活。
直接证明举债人债务用途,如赌博、高利贷等。
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夫妻关系不和(是否处于分居状态),从而佐证债权人向举债人出借款项时,非举债人不知情且不能用于家庭开支和共同生活。
债权人和举债人未能履行相关债务用于家庭日常开支和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的举证义务。
根据《解释》,债权人的举证责任有所加重。对于在《解释》实施之前已经发生的借贷关系,债权人在举证上面临一定的难度。债权人应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实质出发,即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共同签字或事后追认等形式的共同意思表示)或基于非举债一方分享了债务带来的利益(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夫妻共同生活、夫妻共同生产经营等)。
以下是债权人举证的思路:
通过银行借款凭证、银行借款偿还凭证、银行个人账户存款凭条、借款通用凭证、银行流水等证据,证明举债人和非举债人共同偿还了夫妻共同债务。这样,所涉债务应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非举债人应承担借款本息的偿还责任。
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举债人用该笔借款经营某公司,而非举债人从该公司获得相当的利益,可以说明所涉借款已经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这里可以参考(2018)闽04民终58号判例。
如果债权人能够通过借款用途证据、借款资金银行流向等证据证明该笔举债用于家族企业经营,或者该企业由举债人家庭实际控制,举债人和非举债人无法证明该企业的收益与婚姻关系期间的财产没有混同,那么可以认定该笔借款用于夫妻双方共同经营,相应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共同承担。
《解释》的出台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夫妻一方的财产权益。希望通过以上内容,对律师办理夫妻共同债务相关案件提供一定的启发。
丈夫因交通事故侵权产生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事故导致原告金某受伤,认定被告董某承担全部责任,其妻子王某某是否应承担责任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法律,夫妻共同债务限定在“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范围内,交通事故债务属于侵权行为人个人责任,除非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借贷时出借人要载明借款为个人的,可以在借条中借款目的,借款用于个人使用,不是用于家庭生活。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
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1款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第二十五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