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借款未用于共同生活不属于共同债务。
包某与汪某系夫妻,因经营需要,包某向盛某某借款39万元至今未还。盛某某与包某、汪夫妻较为熟悉,曾有资金往来,其完全可以要求包某夫妻双方就借款作出共同的意思表示,也应对其夫妻关系不和有所了解。但盛某某借款后未获得汪某的追认,也未能证明借款系用于包某夫妻共同生活所需。
2009年7月24日,一审原告盛某某向富阳市人民法院起诉称,包某因经营需要,于2005年8月28日向某某云借款30万元,2005年9月15日借款9万元,款项至今未还。请求判令包某汪某归还借款39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汪某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本案借款发生在2005年,盛某出借给包30万元借款明显超出夫妻日常生活所需,盛某应对借款是否系包、汪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或借款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负有合理的注意义务和相应的举证责任。
从庭审中当事人陈述事实看,盛某与包、汪夫妻较为熟悉,曾有资金往来,其完全可以要求包、汪夫妻双方就借款作出共同的意思表示,也应对其夫妻关系不和有所了解。
但盛某借款后未获得汪的追认,也未能证明借款系用于包、汪夫妻共同生活所需,且包、汪于2005年10月20日即登记离婚,距借款发生日不足两月,故案涉借款不宜认定为夫妻日常生活所需,应认定为包某个人债务。汪某再审主张案涉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其无需承担偿还责任的理由成立,可予支持。
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本案中,盛某不能证明包某的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也没有得到汪某的追认,因此借款应属于包某的个人债务,汪某不用共同还款。
丈夫因交通事故侵权产生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事故导致原告金某受伤,认定被告董某承担全部责任,其妻子王某某是否应承担责任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法律,夫妻共同债务限定在“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范围内,交通事故债务属于侵权行为人个人责任,除非有
婚姻法第24条的法律解释及其争议。该条规定了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处理方式,引起广泛争议。为防范夫妻债务风险,可办理婚前和婚后财产公证。夫妻债务的认定涉及个人债务和共同债务的区分,共同债务需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在认定夫妻债务时,应推定一方的借款为
欠条作为证据在认定家庭共同债务中的争议。不同地区法院会根据证据属性和情况来判断其证明力,一般不轻易认定夫妻一方提交的欠条。此外,对于借款合同等凭证和证人作证的情况,法院也不应直接认定是否存在共同债务。为了保护债权人和避免不公平情况,法院应告知当事人可
婚前欠款是否算作共同债务的问题。最新的司法解释指出,一方婚前的个人债务不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但如果债务用于购置共同财产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生产经营等,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债务。离婚时,共同债务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无论财产是否分割,一方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