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婚前财产协议形式上必须是书面的,可以由夫妻双方自行达成,也可以在公证部门的参与下达成。公证并不是法定必需的程序,只要是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就不能推翻该婚前财产协议形式上的合法有效性。
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的财产是指婚前财产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所得财产。财产可以是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有形或无形。然而,财产必须属于夫妻双方所有,不得涉及第三方权属的财产。
婚前财产协议的生效必须在男女双方登记结婚之前签署。如果协议签订后,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分手了,则该协议会因生效条件未具备而自动归于无效。
婚前财产协议中对于相关财产权利的取得可以以履行一定义务为对价,也可以设定一个对价条件,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财产处置权。
《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姻财产约定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婚前财产协议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法定财产制确定婚后财产的归属。
婚前财产协议的意思表述必须明确,以避免日后因协议理解发生争执而产生矛盾。明确的意思表述包括:
婚前财产协议的生效条件应清楚明确。一般情况下,协议在结婚登记后生效。另外,若约定婚前财产归婚后共有,应明确约定条件,避免对非财产所有者一方不利。
婚前财产协议的体例应规范明了,遵循一定的格式范例。
婚前财产公证的法律效力。婚前财产公证是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并办理公证的行为,可确保婚前财产无需分割,受法律保护。个人婚前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等,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前财产公证具有法律效力,保障婚姻中双方财产的合法权益。
婚前协议的定义和目的,以及在中国和国外的不同流行程度。婚前协议是为了避免未来离婚或一方死亡时的争议,就双方的财产、债务范围和权利归属等问题达成约定。此外,还介绍了婚前财产公证的定义、形式和法律效力,强调协议内容必须合法,涉及离婚问题的协议可能无效。
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的流程及法律效力。经过公证员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公证,证明协议双方的行为和协议内容符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婚前财产协议具有合法性及有效性。
婚后个人财产公证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内容。财产公证是对双方达成的财产确认协议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公证,主要适用于未婚夫妻。夫妻对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有法律效力,但需注意对第三方的效力。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有明确的界定,包括婚前财产、个人受伤获得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