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即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使其身体和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尽管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
1. 普遍性和严重性
家庭暴力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严重性。根据统计数据,美国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数量超过了强奸、抢劫和车祸的总和。约有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遭受丈夫的殴打,约有20%~30%的女性遭受现任或前任男友的肉体虐待。家庭暴力是导致妇女遭受严重伤害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妇女被杀害的40%。
2. 反复性发作
家庭暴力往往呈现循环性,其过程包括:
(1)紧张状态阶段:双方出现言语攻击和敌对状态,伴随着对受害者自信心的彻底打击。施暴者通过控制受害者接触家人、朋友、财产、外出等方式来孤立和隔离受害者。
(2)暴力阶段:紧张和压抑的状态爆发为对受害者的攻击和袭击。随着紧张情绪的缓解,施暴者可能表现出对受害者的谦意和温柔。
(3)亲密阶段:反复攻击的施暴者常常表现出深深的良心谴责、悔恨和不再有类似行为发生的承诺。受害者常常抱有希望,认为施暴者会改变。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循环会再次简单地重复。
3. 形式多样
家庭暴力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和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胁、恐吓、极度嫉妒、剥夺占有、社会和身体上的隔离等)。对受害者来说,多种暴力形式常常同时出现且反复发生,且越来越严重。施暴者对受害者的肉体攻击可能表现为使用武器袭击或打击、殴打、用拳头或物体击打、用拳头猛击、打破、踢、烧、掌掴、用武器(刀、枪)威胁等,这些形式可能同时出现且反复发生,且越来越严重。
4. 暴力发生隐蔽
家庭暴力常常发生在受害者处于无防备状态的情况下,很难被察觉。受害者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暴力的发生往往不为外界所知。
5. 反复受伤
检查受害者可发现不同恢复期的损伤。受害者的临床损伤特点包括:挫擦伤、小的撕裂伤,主要集中在头部、面部、颈部和躯干部位。与其他致伤原因和类型相比,乳房、胸部和腹部损伤较为常见。
家庭暴力离婚中的财产分割问题。财产归属和分割原则取决于财产性质,法院在分割时会遵循尊重当事人意愿、男女平等、照顾无过错方等原则。对于家庭暴力中的虐待和遗弃行为,受害方可能会面临净身出户的情况,即离婚后放弃一切财产。净身出户协议通常是婚前签订,出轨方需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中国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中的生活费问题是否构成家暴以及是否可以离婚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生活费太少属于经济控制的一种形式,属于家暴范畴。如果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准予离婚。因此,若当事人因生活费过少而遭受经济控制或虐待等家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