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即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使其身体和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尽管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
1. 普遍性和严重性
家庭暴力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严重性。根据统计数据,美国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数量超过了强奸、抢劫和车祸的总和。约有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遭受丈夫的殴打,约有20%~30%的女性遭受现任或前任男友的肉体虐待。家庭暴力是导致妇女遭受严重伤害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妇女被杀害的40%。
2. 反复性发作
家庭暴力往往呈现循环性,其过程包括:
(1)紧张状态阶段:双方出现言语攻击和敌对状态,伴随着对受害者自信心的彻底打击。施暴者通过控制受害者接触家人、朋友、财产、外出等方式来孤立和隔离受害者。
(2)暴力阶段:紧张和压抑的状态爆发为对受害者的攻击和袭击。随着紧张情绪的缓解,施暴者可能表现出对受害者的谦意和温柔。
(3)亲密阶段:反复攻击的施暴者常常表现出深深的良心谴责、悔恨和不再有类似行为发生的承诺。受害者常常抱有希望,认为施暴者会改变。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循环会再次简单地重复。
3. 形式多样
家庭暴力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和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胁、恐吓、极度嫉妒、剥夺占有、社会和身体上的隔离等)。对受害者来说,多种暴力形式常常同时出现且反复发生,且越来越严重。施暴者对受害者的肉体攻击可能表现为使用武器袭击或打击、殴打、用拳头或物体击打、用拳头猛击、打破、踢、烧、掌掴、用武器(刀、枪)威胁等,这些形式可能同时出现且反复发生,且越来越严重。
4. 暴力发生隐蔽
家庭暴力常常发生在受害者处于无防备状态的情况下,很难被察觉。受害者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暴力的发生往往不为外界所知。
5. 反复受伤
检查受害者可发现不同恢复期的损伤。受害者的临床损伤特点包括:挫擦伤、小的撕裂伤,主要集中在头部、面部、颈部和躯干部位。与其他致伤原因和类型相比,乳房、胸部和腹部损伤较为常见。
家暴起诉离婚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受害者在面临家暴时应拍摄受伤照片、保存医院证明和伤情鉴定报告,并让邻居或居委会的人提供证言。遭遇家暴时应及时报警,多次报警以收集更多证据。遭遇家庭暴力可采取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等措施,法院在必要时可判决离婚并要求赔
家庭软暴力的多种形式,包括情感施暴、性施暴、精神施暴和责任施暴。文章还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危害,包括侵犯受害者权益、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破坏家庭和夫妻感情以及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中国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问题。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家庭暴力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包括暴力行为的主观意识、形式、程度等要素,以及在某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