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受暴者要敢于向外界求助,一是向亲朋戚友求助,如长辈、关系较好的邻居。由亲友劝阻,批评施暴者;二向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求助。村(居)民委员会都设有调解组织,由调解组织、基层干部、单位领导进行调解,对施暴者施加压力;三是向妇女组织、工会求助。可以向妇联和村(居)妇代会、单位的妇委会、工会求助,由组织出面劝告施暴者,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处理好案件,必要时还可以支持受害者提起诉讼;四是向公安机关求助。公民人身权利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公安机关有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的职责。受暴者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通过拨打“110”求助,由公安人员到场制止暴力,必要时对施暴者进行警告、罚款、拘留。
根据司法实践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还考虑了以下的一些情节:
1、被告人的罪前情节。被告人在犯罪前长期受被害人折磨和性虐待,在不幸的婚姻家庭中生活,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度过,过错责任在被害人而不在被告人;
2、被告人的罪中情节。被告人与被害人生活期间,长期遭受被害人的暴力,当这种暴力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必然引起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是被告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实施的;
3、被告人的罪后情节。被告人在实施犯罪后,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积极报警。归案后能供述基本犯罪事实和情节,尽管在一些细节上有些反复,至少不影响坦白情节的成立。一方面说明被告人主观恶习不深,另一方面也能表明被告人有悔罪表现。
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实施这种行为的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3、刑事责任。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罪。其中,家庭暴力实施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等方式,从肉体、精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实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贬低其他家庭成员人格,破坏其名誉,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家庭暴力实施者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处死刑。
家暴起诉离婚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受害者在面临家暴时应拍摄受伤照片、保存医院证明和伤情鉴定报告,并让邻居或居委会的人提供证言。遭遇家暴时应及时报警,多次报警以收集更多证据。遭遇家庭暴力可采取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等措施,法院在必要时可判决离婚并要求赔
家庭“冷暴力”这一精神暴力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家庭“冷暴力”表现为夫妻间的冷漠、缺乏情感沟通,通过减少或停止语言交流,或使用讽刺、挖苦等言辞来伤害对方。它是与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并存的精神暴力形式,虽不采用直接的暴力行为,但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
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过程。受害者是一位遭受丈夫长期欺凌的老年妇女,我们对其进行了心理安抚和法律援助,最终通过法庭调解成功离婚。文章还分析了家庭暴力的原因、特点和危害,包括历史、经济、思想、素质和社会原因等。家庭暴力发生于家庭内部,具有隐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