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案例 > 家有“悍妻”施家暴,该怎么办

家有“悍妻”施家暴,该怎么办

时间:2023-11-06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6576
摘要:在当今这个离婚率极高的社会下,夫妻之间之所以发生离婚的事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家庭暴力的发生,那么家有“悍妻”施家暴该怎么办呢?接来下手心律师小编通过相关案例的分析,为您总结了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

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法院成功发出首例男子申请的人身保护令

8月31日,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们在颍南办事处派出所发出了安徽省首例男子申请的人身保护令。这一保护令的发出得到了妇联、社区干部和派出所干警的协助。

案情回顾

姜某与妻子郑某育有两个女儿。近两年来,由于孩子和经济问题,夫妻之间产生了矛盾,经常发生争执,并逐渐升级到了打骂的程度。由于姜某年老体弱,他成为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今年3月,姜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离婚。然而,在法庭上,郑某表示夫妻之间的感情尚存,不同意离婚。法院因此作出了不准离婚的判决。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夫妻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缓解,反而多次发生了打架,导致姜某多处受伤,并不得不住院治疗。由于无法忍受妻子郑某的家暴,姜某于8月30日向界首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并提交了病例、伤情照片和多次报警记录等证据。经过家事少年审判庭的调查核实,法院确认了家暴的事实。

法院裁定

鉴于姜某多次遭受家庭暴力并且存在继续遭受家暴的危险,界首市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依法作出了民事裁定,禁止郑某对姜某实施家庭暴力。该裁定书已经送达派出所、地妇联和社区,他们表示将协助法院执行这一保护令。郑某当场保证遵守保护令,承诺不再与姜某发生肢体冲突。

相关法律规定

家庭暴力的构成要件包括:

  1. 主体必须是家庭中的成员,即基于婚姻和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对于前夫或未婚同居中的一方是否属于家庭成员的问题,婚姻法及解释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审判实践中通常将其排除在外。家庭暴力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而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2.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采取的暴力手段会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大部分情况下,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或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即使过失行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结果,也不应认定为家庭暴力。因此,家庭暴力的界定要看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
  3. 客体是受婚姻法保护的婚姻家庭关系,侵害的是家庭成员的生命权、自由权、身体健康权、心理健康权等。家庭暴力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中处于弱势群体的人。实际情况表明,家庭暴力主要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尤以妻子为主要受害者。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将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偶尔的轻微身体伤害以及尚未造成后果的家庭纠纷与法律上的家庭暴力区分开来。我们既要保护自己,也要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