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领域,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即使有关系,没有证据的支持也只能取得暂时的胜利,无法获得最终胜利。因此,当事人能否掌握好证据的关键,决定了诉讼的成败。全面地收集和运用证据是关键,仅凭当事人自己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律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根据民事诉讼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原则,谁主张就要谁举证。因此,当事人每提出一个主张,就必须有相应的证据来支持。
1. 确定起诉法院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继承案件的诉讼应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因此,继承遗产纠纷的当事人必须在被继承人所在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法律规定的专属管辖,当事人只能在上述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选择其他法院。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民法院存在级别管辖问题,如果继承数额超过当地法院级别管辖规定的范围,应该选择符合级别管辖规定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明确被告和诉讼请求
(1)明确诉讼请求的内容
继承案件的诉讼请求通常包括两点:一是请求法院依法判决原告继承的遗产数额,二是要求被告承担诉讼费用和其他费用。
(2)处理好告多与告少的关系
由于人民法院实行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告少了法院也不能主动干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告多比告少更有利。但多与少是相对的,必须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告多与诉讼费用之间的关系。
3. 明确起诉条件
根据我国规定,当事人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被告明确;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否则,人民法院将不受理。
1. 不能不置理
有些被告认为原告是无理告诉,或者知道原告无理后选择不进行答辩。虽然不答辩是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次辩解的机会,失去了让法官全面了解案情的机会。这将直接影响诉讼效果。
2. 正确对待
首先要考虑对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存在管辖权异议问题。然后对诉状中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答辩。
3. 写好答辩状
答辩状是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驳斥对方,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的诉讼文书。答辩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原告起诉中的诉讼主体是否合格、列举事实是否真实,主张是否有证据,请求是否合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答辩状具有针对性强、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证据充分、论述有力的特点。
总结:遗产纠纷的诉讼涉及到证据问题,当事人必须掌握好证据的关键。原告需要确定起诉法院,明确被告和诉讼请求,并满足起诉条件。被告不能不置理,要正确对待诉讼,并写好答辩状。律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牌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问题。随着《民法典》的生效,车牌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它只是车辆的标识,属于许可证。而机动车作为一种财产,可以继承。遗产范围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和法律允许的所有生产资料等。根据法律规定,某些财产不得继承。
遗产分配权的代理权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遗产分配权。同时,放弃继承权是继承权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示,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书面方式更慎重,有助于稳定遗产再分配。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