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获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包含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两种含义。
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在继承开始前,根据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继承人取得继承遗产的资格。也就是说,继承人具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当法定条件满足时,继承人已经拥有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的实际财产权利。这种权利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予其实际财产利益。主观意义的继承权与继承人的意愿紧密相关,继承人不仅可以接受和行使继承权,还可以放弃继承权。它是一种现实性和财产性质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是在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继承人放弃继承后是否可以反悔,需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如果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或诉讼进行中反悔,因为遗产尚未分割,尚未成为各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如果各继承人同意,可以允许继承人反悔。在诉讼中,法院会根据继承人提出的理由来决定是否允许其反悔。
如果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后反悔,因为遗产已经分割完毕,已经成为各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为了维护财产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不允许继承人反悔。
放弃继承权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只能在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处理前的这段时间内放弃继承。如果继承尚未开始,不能算作放弃继承;如果已经进行了分割处理,再放弃就意味着放弃取得的遗产所有权。
放弃继承必须明确表示。如果既不表示继承,也不表示不继承,但不主动参加分割,不能被视为放弃继承。在实践中,有时候在多个继承人中,某些人在其他继承人之间发生争议时选择不参加争议,但未表示放弃。在法院诉讼时,即使不主动参加,法院也会追加诉讼,原因就是基于这个情况。
然而,对于放弃继承也有一定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如果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而无法履行法定义务,放弃继承权的行为将被视为无效。
在遗产处理前或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后的反悔,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来决定是否承认。在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后的反悔将不予承认。
企业产房屋的遗嘱效力问题,指出企业产房屋不属于个人财产,因此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企业产房屋没有法律效力。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遗嘱生效的五个条件,包括遗嘱人的遗嘱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遗嘱处分的财产必须
继承权的法律解析,包括继承权的定义、特征以及接受与放弃的相关规定。继承权包括客观和主观意义,并且具有特定身份关系、法律规定或合法有效遗嘱享有的权利等特征。孙子可以通过代位继承获得继承权。
订立夫妻财产协议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放弃继承权的约定,提醒再婚夫妻在财产协议中不应涉及继承权的放弃,应通过遗嘱指定财产继承。第二个误区是不平等的财产约定,提醒夫妻双方在财产协议中应平等对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公平的约定引发矛盾纠纷。
精神残疾人的继承权问题。精神残疾人在法律上享有与其他人相同的继承权,其合法监护人可以代替其继承房产并保护财产。遗产分配遵循公平原则,对于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予以特殊照顾。继承房产需满足形式选择、个人所有财产及继承人共同协议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