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领工资能算被赡养人吗
时间:2023-11-23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赡养老人的时候,一般老人的经济能力基本上没有,而且年龄也到达了60岁以上了,如果目前父母还在领工资也就意味着对方可能还没到60岁,这种情况需要被赡养吗?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父母领工资能算被赡养人吗
赡养权的年龄限制
根据我国法律,目前尚未规定子女何时可以获得赡养权或者子女达到多大年龄开始承担赡养义务的具体年龄段。根据法律规定,"无劳动能力或是生活困难的老人有权利要求子女尽其赡养义务"。在《老年权益保障法》第二条中对老人年龄做出了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传统美德、家庭责任和人伦道义,也是法定的责任义务。具体的法律规定如下:- 根据《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包括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违反赡养义务的民事责任
违反赡养义务的人需要承担侵权民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客观要件:1. 存在侵权损害事实。当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可能面临无饭可吃、无房可住、无衣可穿等困境,甚至流落街头。2. 加害行为的违法性。《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赡养人的义务,而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属于违法行为,其违法性是显而易见的。3. 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被赡养人生活困境,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主观要件:1. 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赡养人应当具备行为能力,并且有可靠的经济来源,能够承担赡养义务。确实有困难无法履行义务的人可以依法免除赡养义务。2.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养老育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当赡养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赡养义务导致赡养人权利受到侵害时,被赡养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判决赡养人承担民事责任,即承担必要的赡养费义务。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违反赡养义务时,适用的主要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物、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对于需要及时支付费用而不支付的情况,可以要求赡养人停止侵害并立即支付。对于赡养人侵占老年人财物,导致老年人陷入困境的情况,赡养人应当返还财物,并承担对老年人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对于辱骂、体罚等行为,赡养人应当赔礼道歉,并请求被赡养人的原谅。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能否起诉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由谁来提起诉讼?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
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
中国法律中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的问题。文章指出,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能断绝,但基于收养关系的则可以断绝。法律还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对于离婚后抚养义务的理解,文章提到确立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和义务的原则
-
建立赡养法势在必行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
子女没赡养父母能分多少遗产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
-
赡养协议与财产关系
-
赡养义务的定义和内容
-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