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土地补偿费用的问题
在实践中,拆迁土地补偿往往与房屋、建筑物补偿计算在一起,存在不明晰、不透明的情况。这导致权利人无法获得合理补偿。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制订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时应重视保护权利人的权益。
2. 房屋、建筑物补偿费用的确定
对于房屋、建筑物的补偿,应以相关房产证明登记的建筑面积为计算标准。对于历史原因无法办理房产证明和土地证明的情况,可以通过实际丈量确定。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应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评估公司根据相关评估技术标准确定房屋、建筑物的实际价值。
3. 设备补偿费用的计算
设备搬迁安装费用应根据国家和当地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机器设备分为可搬迁设备和不可搬迁设备。可搬迁设备的损失费用包括实物损失费和功能损失费。实物损失费包括拆卸费用、运输费用、安装费用、调试费用等。功能损失费用包括机器精度下降和不合格产品增多。对于不可搬迁设备,应结合其成新和重置价计算设备的重置成新价,对所有人进行补偿。
停产停业费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的实际损失,以及根据往年同一时期的实际销售额或利润额确定的补偿数额。这部分费用往往是企业赔偿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律师维权的重点。
1. 设备搬迁安装费
对于可搬迁的设备,应按照继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异地搬迁安装,继续投入使用。由此产生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是拆迁引起的必然损失,应予以补偿。
2. 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
拆迁导致员工解聘的安置补偿费用在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中没有详细规定,属于拆迁当事人相互协商争取的项目。如果拆迁导致员工解聘,应根据具体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并结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在拆迁过程中,拆迁人为了加快拆迁进度,往往会采取速迁奖励的方式鼓励被拆迁人、承租人尽早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搬出拆迁范围。奖励费用的金额由拆迁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由拆迁人、被拆迁人、实际承租人协商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拆迁厂房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发生分离,奖励费用应支付给实际使用被拆迁厂房的承租人,这已经在政策性文件中进行了规定,也是合理的做法。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房屋门面拆迁补偿的法律术语及相关问题。包括拆迁资产的补偿费用、停产停业损失、拆迁补偿费用以及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等。文章还涉及商铺拆迁补偿费用的计算方式,包括住宅改作商铺的情况、拆迁程序与监管,以及集体土地上沿街用房的性质和特殊情况。
旧城改造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被征收人可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补偿方式、金额、安置用房等条款。
房屋拆迁补偿的相关问题,指出拆建单位需按法律规定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包括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奖励性补偿费在内的各种补偿金。补偿内容涵盖房屋价值、搬迁临时安置、停产停业损失等。同时,对于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个人住宅被征收的情况,市、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