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义务 > 未尽赡养义务对继承有什么影响呢

未尽赡养义务对继承有什么影响呢

时间:2020-05-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9310
父母对孩子有抚养的义务,反过来,孩子对父母都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法律上都是必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不孝子,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又惦记着父母的财产。那么未尽赡养义务对继承财产有什么影响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大家整理如下,欢迎阅读。

未尽赡养义务对继承有什么影响

按照法律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一般是同一顺序的一般均等分得。但是均等分需要获得遗产的继承人必须是在同一继承顺序上、条件大体相当(大体相当指劳动能力状况大体相当、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所尽义务的情况大体相同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情况大体相同、各继承人的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大体相当)。

特殊情形下,继承人继承的份额可以不均等。四种情况不均等: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抚养能力和有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多尽义务多分、少尽义务少分、不尽义务者不分。

(4)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扶助则是指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和照料。

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是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根据《宪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

子女作为雎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已婚妇女也有贍养其父母的义务和权利。

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生活的父母,应予以赡养。

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父母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子女的负担能力,给付一定的膽养费用。赡养费用一般不低于子女本人或当地的普通生活水平,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可依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共同负担赡养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应当自觉、主动地承担较大的责任。赡养人之间也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的同意,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子女之间享有对父母遗产的平等继承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四条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未尽赡养义务对继承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是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同时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我们网站也提供专业的律师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在线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独生子女能否单独承担赡养责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 尽了赡养责任能否继承遗产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责任与遗产继承的关系。根据法律,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赡养义务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而后赡养义务特指收养关系解除后给养父母生活费的义务。

  • 儿媳在继承中是否有义务照顾公婆

    儿媳在继承中是否有义务照顾公婆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儿媳并没有法定的赡养公婆的义务。但在遗产继承时,如果儿媳未履行照顾公婆的责任,可能会获得较少的遗产份额。遗产分配需遵循一定原则,并考虑继承人的具体情况。除了继承人之外,依靠被继

  • 养老婿是否能继承父母房屋

    养老女婿在特定条件下的继承权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养老女婿在配偶死亡后继续赡养老人并尽主要义务,可作为死者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包括父母的房屋。但具体情况需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判断处理,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 赡养义务的定义和内容
  • 断绝亲人关系的法律效力
  • 没有结婚证可以继承士地承包权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