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军人在处理婚姻关系上,应当遵守婚姻法,并尊重社会公德。他们不得未婚同居,不得发生婚外性关系。
军队鼓励军人晚婚。男军人需达到25周岁,女军人需达到23周岁以上方可初婚。对于晚婚的军人,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外,还可额外获得7天的晚婚假。在晚婚假期间,其工资保持不变。
现役军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应谨慎,一旦军官和文职干部确定恋爱关系,应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该单位的团级以上政治机关将对恋爱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现役军人的配偶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且具备政治可靠、思想进步和品行端正的特质。
根据《规定》,现役军人申请结婚的审批由部队团级以上政治机关负责。营职、专业技术10级以下军官以及职级相当的文职干部、士官和军队正式职工的结婚申请由团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批。现役军人必须提前1个月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或政治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过审查同意后,填写《申请结婚报告表》作为归档材料。政治机关将出具《婚姻状况证明》,作为登记结婚的依据。
义务兵在现役期间不得在部队内部或驻地寻找对象,并且不得在服役期间结婚。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或本部队内部寻找对象结婚。军队院校的学员和长干部学员在学习期间不得结婚。需要注意的是,士官不得在部队驻地或本部队内部寻找对象结婚,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根据《规定》,士官恋爱和结婚不受上述规定限制的情况有以下两种情况:对于孤儿、伤残人员以及年龄超过30周岁回原籍寻找对象确实困难的士官,如需在部队驻地寻找对象,必须经过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对于在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划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区和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部队服役的个别中级以上士官,如需在部队驻地寻找对象,必须符合当地民族政策,并经过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协商同意,再经过师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并签订转业军人就地安置协议书,方可允许在部队驻地寻找对象并结婚。
军人离婚的法律规定,包括立案和受理的特殊情形以及军队实施《婚姻法》的具体规定。军人需遵守婚姻法,慎重选择恋爱对象,禁止未婚同居和婚外性关系。军队对结婚和离婚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并提倡晚婚。军队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负责管理军人婚姻,提供法律服务,维
军人离婚后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住房补贴、伤亡保险金等财产的分配方式。住房补贴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平均分配;而军人的伤亡保险金等则属于个人财产。对于一次性费用,按婚姻关系存续年限和公式计算平均值后,也应平均分配。
我国法律规定中军人涉外结婚的相关问题。现役军人不得与外国人或居住在香港、澳门的人员结婚,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军队职工婚姻问题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办理。对于汉族军人与少数民族通婚的情况,需取得少数民族一方家长的同意并尊重其婚姻习惯。摘要概括了主要
破坏军人婚姻罪的分类及情节表现。其中包括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行为和情节表现。文章还提到了我国《刑法》对破坏军人婚姻罪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