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条的规定,在国内结婚后,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需由婚姻缔结地法院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双方回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可由原结婚登记地或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条的规定,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这类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原则上不予受理。如所在国以当事人的国籍所属为理由拒不受理,双方回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可由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4) 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5) 中国公民双方虽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6) 涉港、澳、台的离婚案件的管辖,比照涉外案件处理。
涉外离婚案件常面临以下问题:
对于双方均为外籍,婚姻缔结地在国外的情况,由于管辖权原因,国内法院不予受理,所在国法院也不予受理,导致某些当事人无法离婚。
例如,李先生早年赴美,并加入美籍。1991年与日本籍女士在纽约州注册结婚。2000年,李先生公派上海工作,一直至今。由于夫妻感情不和,李先生欲提起离婚诉讼。但在管辖问题上,却遇到了困难。根据美国纽约州的法律,即使是美籍,在美提起离婚诉讼需要在美居住了半年以上。因此,根据美国律师的回复,李先生不能在美提起离婚诉讼。而上海某法院也已没有管辖连结点为由,驳回了李先生要求上海法院管辖的起诉状。这样,李先生的处境非常尴尬,想离婚却没有地方受理,离婚的权利不能行使。
由于长期跨洋分居,很多当事人与配偶间的联系中断,不知配偶下落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下落不明的国外一方当事人须先行送达,送达没有回执还要公告。一般送达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而再公告则需六个月的时间,一个离婚案件至少要经过二次公告,这样算下来,打一个离婚官司要用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很多欲离婚的当事人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国外当事人虽然收到了法院的应诉通知和传票,但不理睬国内法院,法院没有收到回执还要履行相关的公告程序,接下来的程序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在涉外离婚案件中,涉及不动产的处理要适用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而动产,如存款、股票的查询,往往又在国外,我国法院的司法管辖自然不能延伸到国外,律师国外取证也不现实,因此,如果一方恶意转移、隐匿共同财产,国内的一方往往无可奈何。就算好不容易判决支付钱款,而国外一方又拒不履行,国家间司法协助程序繁杂,造成当事人权益无法维护。
中国法院在不同情况下的管辖权规定。包括华侨在不同地点结婚并定居国外的离婚诉讼管辖、一方在中国居住而另一方居住在国外的情况以及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的离婚诉讼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中国法院在不同情况下具有相应的管辖权。
不同情况下在中国境内协议离婚的相关要求和程序,包括公民与外国人、涉外华侨婚姻、港澳同胞和内地公民以及特定人群的协议离婚要求等。其中根据不同国籍背景和特殊身份(如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的人,离婚程序有所不同,并涉及特定的法律文书要求及认证程序。同时
查询夫妻共同财产的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房产的确切地址,然后可以委托朋友查询房地产登记资料,获取资料后需办理公证和认证手续。这些步骤取得的证据有助于证明夫妻共同财产,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提供支持。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华侨以及涉港、澳、台等离婚案件的管辖问题。对于涉及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的离婚案件,只要其中一方在中国居住,中国法院都具有管辖权。华侨在国内外的离婚案件根据其在国内外居住情况和婚姻缔结地法院的规定来处理。对于涉港、澳、台的离婚案件,可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