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姻是指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及台湾同胞之间的婚姻,包括涉外结婚和涉外离婚。根据我国法律,在涉外婚姻中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凡涉外婚姻当事人在我国境内结婚或离婚的,都必须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办理。
为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对涉外婚姻的主体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现役军人、外交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员,不允许同外国人结婚。
涉外婚姻法律问题比较复杂,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各国对结婚和离婚的法律规定也不同。因此,有意与外国人缔结婚姻的人应当熟悉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同时注意下列问题:
涉外婚姻的当事人可能是不同国籍的人,或者双方虽然是同一国籍,但结婚或离婚地点在外国。这就需要对所在国国家的相关法律有所了解,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无效婚姻”或“破坏婚姻”(即在一国是合法结婚或合法离婚,在另一国则有可能属于非法结婚或尚未离婚)。
婚姻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法律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是一个明显的特色区域,只要适当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行动的地点,适用的法律可能对自己最有利的。
一种方法是选择行为,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国家的结婚或离婚。一种方法是选择法院,当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婚姻问题,一般将上诉法院来解决。通常是一个州法院法官适用法律审理案件,但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不一定。当有几个国家的法律可能被应用,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殊处理和选择规则,法律选择和法律适用的规则是,“国际私法”(又称冲突法),法院根据这套规则的涉外婚姻案件中确定适用法。因此,当双方理解,法院地国的国际私法,可以选择理想的法院将涉外婚姻诉讼,他们的利益是可以实现的。
当一国法院做出的判决需要在另一国家执行时(如支付抚养费、夫妻财产的分割等),当事人事先就应该考虑到对自己有利的判决能否得以承认和执行,否则再好的判决也是一纸空文。各国对于承认和执行外国法律判决(包括判定),条件不尽一致。
从我国与他国签订的司法协定上来看,我国在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是:做出判决的法院依其本国法有管辖权、做出判决的法院是依本国国际私法选定的准据法、判决已经生效、被诉方得到合法谈判以及判决的执行无损于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公共秩序。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一方为中国公民,一方为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登记结婚的处理方式。对于双方能达成合意的离婚问题,国外一方能回国则双方到涉外婚姻管理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不能回国则国内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对于双方不能达成合意的离婚问题,国内一方需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提起离婚诉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流程。对于境外当事人,需要提供基本情况和主体存在的证明,身份认证需经公证机关证明和驻外使领馆认证。境外法人及其他组织作为原告需提交合法注册登记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律师代理诉讼需委托中国律师。授权委托书需履行公证、认
涉外结婚的限制主体,包括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及其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等,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法律禁止这些人同外国人结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